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妇女报》近十年(2010-2019年)对“女性就业”的话语建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16 02:23
  女性就业作为融合了较多社会因素的综合性公共议题,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性别意识观念息息相关,媒介话语在建构“女性就业”的过程中必定受到各种权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费尔克拉夫的三向度话语分析方法,对《中国妇女报》关于“女性就业”报道的相关文本进行研究,探讨“女性就业”话题从描述到解释的过程,并分析背后的社会影响因素,总结其话语特征以及审视其不足,为媒体对“女性就业”的话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文本层面,《中国妇女报》通过词汇的集中化表达统一主题、正面积极的话语风格引导舆论、多策略的修辞使用增强文本表达力,在主题宏观结构方面呈现政治动员的话语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表现出多重话语交织、对职业歧视进行话语的抵抗以及利用元话语增强互动和情感认同的特征,同时通过原型的塑造增强话语的表达力。在社会实践层面,表现为国家政策的意识形态渗透、市场化经济话语的覆盖、妇联“喉舌”身份功能的强化以及社会性别意识观念对女性身份角色的塑造。基于以上分析归纳话语特征:媒介话语整体呈现出国家动员话语的主流地位;妇联组织话语的强势位置;城乡女性群体的话语的差异化表达和女性在公领域和私领域话语的不一致。同时也...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费尔克拉夫三向度概念图

图1-1费尔克拉夫三向度概念图

费尔克拉夫关于话语分析的核心理论为三维向度分析理论。该理论指出社会中存在的任何话语“活动”都被看作是一个文本,一个话语实践的案例,以及一个社会实践的案例。因此,三向度的含义就被解读为: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者概念图如图1-1所示:一、文本向度


图1-2“社会-认知”模式示意图

图1-2“社会-认知”模式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表现出“文本结构”、“社会认知”、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在关系图中,“文本结构”与“社会结构”没有直接产生关系,但共同作用于“社会认知”,通过这一媒介,二者产生紧密的关联。具体图示见图1-2所示:二、宏观命题



本文编号:397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7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