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略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本文关键词: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略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委员、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巴里·布赞教授和理查德·利特尔教授合著的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力作《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的再重建》出版后,引发了对目前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对"主权"和"平等"等基本准则的争论。本文认为历史变化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由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所规定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权"和"平等"原则没有过时;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历史学 国际关系 主权 平等 全球化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委员、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巴里·布赞(BarryBuzan)教授和理查德·利特尔(RichardLittle)教授合著的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力作《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的再重建》(BuzanBarryandRichardLittle,Inter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德斌,任东波;世界历史的视野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建——来自巴里·布赞的挑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黄新;从“实证”到“年鉴”——论西方史学的现代转型[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勇;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价值问题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桑修成;巴里·布赞的国际体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骁宇;;中欧关系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10年25期
2 程惠霞;;全球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3 茹莹;;冷战后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李源fY;;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挑战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9期
5 李向阳,杨毅;信息化国际关系:现实与发展中国家的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刘雪莲;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7 胡永权;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杨万强;全球化、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4期
9 И.伊万诺夫;;防范对抗,推动积极的国际关系议程[J];俄罗斯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世安;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略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熊乐兰;詹真荣;;斯大林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提要)[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榛树;;论江泽民的和谐观[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李双龙;;媒体报道与“闯馆”事件——关于不明身份者闯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事件报道之述评[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于子桥;;全球化延伸:从全球到地方(英文)[A];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上)[C];2008年
6 ;母系继嗣的社会如何在现代全球化世界中扩散[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四分册[C];2009年
7 关振忠;;钱箱的全球化与本地化之路[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8 Gerardo Rocha;;大学,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英文)[A];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C];2007年
9 ;全球化、贫困与发展:多学科的视角[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五分册[C];2009年
10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会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桂权;中国对全球化是“选择性输入”[N];华夏时报;2009年
2 杨闯 外交学院教授;不能对全球化作泛式解读[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魏刚;移民障碍增加:全球化的倒退[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本刊特约主笔 刘勇;“半全球化”生存[N];工人日报;2008年
5 钱镇;全球化把世界拉平了[N];学习时报;2009年
6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及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 肖耿;2008:全球化的十字路口[N];南方周末;2009年
7 记者 吴志远 林建伟;全球化市场化趋势没发生根本性变化[N];湖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玮;参与全球化模式亟待改变[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柏亮;中国要紧迫地拥抱全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王长春;博鳌与中国全球化新机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6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唐志红;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结构优化[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一召;论国家需要——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湘潭大学;2003年
2 卢文刚;国际关系中的金融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4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5 齐皓;全球化的文化: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文化全球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7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8 王莉;国际关系中的环境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9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李双歌;论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略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3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