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援助状况研究(1949-2010)
发布时间:2017-06-13 23: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状况研究(1949-201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自成立伊始便开始进行对外援助,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经济状况十分困难,但仍竭尽所能,援助朝鲜和越南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之后,中国对外援助规模不断扩大,但过高的援助标准伤害了自身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调整,控制援外规模,改革援外方式,注重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将分阶段探讨新中国在不同阶段对外援助政策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新中国对外援助多取得的成就,分析当今中国对外援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文章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从1949年建国到1959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中国在建国之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开始进行对外援助。这一时期,中国在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进行抗美援朝,帮助朝鲜人民打败了美国的侵略;并向越南提供大量援助,帮助其抵御法国殖民者,并在其后帮助越南进行国内经济建设。此外,中国也开始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万隆会议后援助力度开始加大。第二部分介绍从1960年到1969年中国对外援助的状况。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后,中苏关系显著恶化,1961年美国开始侵略越南,中国不得不开始奉行既反美又反苏的外交战略。为争取“中间地带”,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改善自身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开始大力支援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此外,中国给予越南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帮助其抵御美国侵略者;给予阿尔巴尼亚大量援助,两国共同反对苏联。第三部分介绍从1970年到1978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中苏关系不断恶化,最终在珍宝岛爆发了大规模边境冲突。为此,中国开始寻求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共同对抗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中国在外交上开始“以苏划线”。为与苏联争夺越南,中国急剧增加了对越南的援助力度,并继续对阿尔巴尼亚提供大量援助。在支援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同样遵循着“以苏划线”的原则,对亚非地区受到苏联威胁和扩张的国家和地区给予了大量援助。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数额急剧增加,超过国家的承受力度,为此中国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初步调整。同样在这一时期,中越、中阿关系由于各种原因不断恶化,中国停止了对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援助。第四部分介绍1979年之后中国的对外援助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在外交上开始奉行不结盟政策,加之世界局势和受援国内情况的变化,中国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改革。控制援外规模,改革援外方式,重视经济效益。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加之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化浪潮,中国开始对对外援助做进一步调整。中国开始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增加国际多边援助,重视发挥市场力量在对外援助中的作用。第五部分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所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中国60年的对外援助取得了显著成就,它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增进了中国与受援国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后的对外援助还显著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缺乏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和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其次,一些企业在参与对外援助中唯利是图,破坏了中国在当地的形象。再次,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被一些人认为是不愿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最后,中国必须积极回应“新殖民主义”的污蔑。
【关键词】:中国 对外援助 外交政策 国际局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1
- 第1章“一边倒”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1949-1959)21-37
- 1.1 新中国对外援助起步的背景21-24
- 1.1.1 冷战的爆发与中国“一边倒”政策的确立21-22
- 1.1.2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思想的影响22-24
- 1.2 援越抗法及战后对越南的援助24-28
- 1.2.1 援越抗法24-26
- 1.2.2 抗法战争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26-28
- 1.3 抗美援朝及战后对朝鲜的援助28-32
- 1.3.1 抗美援朝28-30
- 1.3.2 战后中国对朝鲜的援助30-32
- 1.4 援助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及民族解放运动32-37
- 1.4.1 对亚洲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33-35
- 1.4.2 援助非洲民族主义国家及民族解放运动35-37
- 第2章 反美反苏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1960-1969)37-53
- 2.1 反美反苏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提出37-40
- 2.1.1 中苏关系恶化与“两个中间地带”理论37-39
- 2.1.2“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提出39-40
- 2.2 援越抗美40-43
- 2.3 援助阿尔巴尼亚43-45
- 2.4 对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及民族解放运动的援助45-53
- 2.4.1 援助巴基斯坦45-47
- 2.4.2 援助古巴47-49
- 2.4.3 援助非洲民族主义国家及民族解放运动49-53
- 第3章“以苏划线”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1970-1978)53-69
- 3.1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外交“以苏划线”53-54
- 3.2 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及终止54-57
- 3.2.1 中国对越南援助的急剧增加54-56
- 3.2.2 中国援越的终止56-57
- 3.3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及终止57-62
- 3.3.1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57-59
- 3.3.2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援助的终止59-62
- 3.4“以苏划线”下中国对第三世界的援助62-65
- 3.5 中国援外工作的初步调整与反思65-69
- 3.5.1 中国援外工作的初步调整65-66
- 3.5.2 建国前三十年援外工作的反思66-69
- 第4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调整与改革(1979-2010)69-88
- 4.1 对外援助调整与改革的背景69-71
- 4.2 对外援助的调整与改革(1979-90年代初)71-78
- 4.2.1 改革指导思想——“四项原则”的提出71-73
- 4.2.2 改革援外管理体制73-74
- 4.2.3 在对外援助具体实践上的改革74-78
- 4.3 中国对外援助的进一步调整(90年代中期—2010年)78-88
- 4.3.1 扩大援外规模78-83
- 4.3.2 推动援外主体多样化83-85
- 4.3.3 加强多边援助85-88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与面临的挑战88-105
- 5.1 新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88-96
- 5.1.1 保障国家安全88-89
- 5.1.2 打开外交局面,,增进友好关系89-91
- 5.1.3 促进经济发展91-94
- 5.1.4 增强国家软权力94-96
- 5.2 中国对外援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96-105
- 5.2.1 对外援助中的民主参与问题96-98
- 5.2.2 对外援助中的国家形象问题98-99
- 5.2.3 对外援助中的国际责任问题99-101
- 5.2.4 对外援助中的“新殖民主义”问题101-105
- 结语105-109
- 参考文献109-120
- 后记1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状况研究(1949-201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4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