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世纪以来县域社会建设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0:07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县域社会建设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形成了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体系;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建设仍然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薄弱点,而县域社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因此,加强县域社会建设十分有必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县域社会建设实际,对县域社会建设进行了总体把握和个体调研。首先厘清相关概念,梳理社会建设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公平正义思想、人民至上理论、社会治理理论等。按照以改变贫困局面为中心和以改善民生建设为重点的两大阶段,对中国县域社会建设的实践历程进行阐述。后以河北省威县为例,通过对人社、教育等部门人员访谈及实地走访了解其社会建设发展基本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获取威县医疗、住房等社会建设文字数据信息,总结其经验:明确规划、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培养青年干部;揭示其问题,包括:农村投入较少、社会建设人员业务水平低、忽视社会管理。进而对县域社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包括:唯“GDP”的执政理念忽略社会建设、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匮乏、公共产品配给方式错位,等。最后,提出对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推进精准扶贫助力县域社会稳定、发展农业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完善县域民间社会组织自治管理、引进高校毕业生扩充青年干部队伍、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新世纪以来,在县域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推进了县域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但是,县域社会建设实践还存在诸多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加以关注,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县域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世纪 县域 社会建设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2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一)选题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9
  • (一)国内研究现状12-18
  • (二)国外研究现状18-19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9-20
  • (一)研究思路19-20
  • (二)研究方法20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20-22
  • (一)研究重难点20-21
  • (二)研究创新点21-22
  • 第一章 社会建设理论概述22-28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22-24
  • 一、县域22-23
  • 二、社会建设23
  • 三、县域社会建设23-24
  •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思想来源24-28
  •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24-25
  • 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论25-26
  • 三、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理论26-27
  • 四、社会冲突与社会风险理论27-28
  • 第二章 中国县域社会建设实践研究28-37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域社会建设的实践28-32
  • 一、恢复民政部使县域社会保障步入正轨28-29
  • 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发展29-30
  • 三、“三结合”政策推动县域劳动力就业30-31
  • 四、增设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县域医疗建设31-32
  • 五、家庭承包责任制带来分配制度的革新32
  •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县域社会建设的实践32-37
  • 一、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工作33
  • 二、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33-34
  •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34
  • 四、逐步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34-35
  • 五、收入分配更加倾向于低收入者35-36
  • 六、逐步完善县域内社会管理创新36-37
  • 第三章 县域社会建设实践个案研究——以河北省威县为例37-51
  • 第一节 威县社会建设概况37-38
  • 第二节 威县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38-44
  • 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38-39
  • 二、就业岗位持续增加39-41
  • 三、城乡医保实现整合41-43
  • 四、养老险参保率逐年提高43-44
  • 五、住房保障范围逐年扩大44
  • 第三节 威县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44-51
  • 一、威县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45-48
  • 二、威县社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8-51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县域社会建设实践再思考51-57
  • 第一节 威县社会建设实践的思考51-53
  • 一、明确发展规划是县域社会建设的基础51-52
  • 二、树立服务意识是县域社会建设的重点52
  • 三、培养青年干部是县域社会建设的关键52-53
  • 第二节 完善中国县域社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53-57
  • 一、推进精准扶贫助力县域社会稳定53-54
  • 二、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业技术水平54
  • 三、引进高校毕业生扩充青年干部队伍54-55
  • 四、增强自治能力实现县域社会共建共享55
  • 五、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55-57
  •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跃军;;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论纲[J];理论界;2008年07期

2 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理论前沿;2008年11期

3 李培林,苏国勋,张旅平,渠敬东,覃方明,徐冰;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J];社会;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县域社会建设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49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