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公共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公共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越两国的跨国通婚现象由来已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越两国的关系日益缓和以来,中越跨国非法婚姻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且通婚现象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便利外,还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因素及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跨国非法婚姻家庭结构不稳定,越南女性及其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社会安全受到威胁,很难实现中越跨国非法婚姻问题的有效治理。中越跨国非法婚姻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通过对中越跨国非法婚姻产生的由来,面临的公共风险,治理现状等方面基本信息的整合,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分析中越跨国非法婚姻群体普遍存在的原因及公共风险所在。运用公共治理的理论知识,研究如何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公共风险的产生,借助多元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及当事人的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避免这种非法现象,实现中越跨国非法婚姻的有效治理。本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规避中越跨国非法婚姻中存在的各种公共风险,实现中越跨国非法婚姻问题的有效治理,维护我国各方和谐稳定。
【关键词】:中越 跨国婚姻 公共风险 公共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D822.2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0
- 第二节 研究背景10-12
- 一、历史背景10-11
- 二、现实背景11
- 三、理论背景11-12
- 第三节 研究意义12
- 一、理论意义12
- 二、现实意义12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2-17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2-13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16
- 三、对现有研究的小结16-17
- 第五节 研究方法17-18
- 一、具体研究方法17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7-18
- (一)研究内容17-18
- (二)研究思路18
- 第六节 论文创新之处18-20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0-26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20-22
- 一、跨国非法婚姻20
- 二、身份认同20
- 三、公共风险20-22
- 第二节 理论基础22-26
- 一、公共风险理论22-23
- 二、网络治理理论23-24
- 三、协同治理理论24-26
- 第三章 中越跨国非法婚姻问题公共治理现状26-31
- 第一节 国家出台政策法规实现宏观层面的治理26-28
- 一、中越对跨国拐卖越南籍妇女犯罪行为的联合治理26
- 二、我国出台中越跨国非法婚姻相关政策26-28
- 第二节 综合比较分析国内不同地区跨国非法婚姻问题治理情况28-29
- 一、宏观层面对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28
- 二、全州优化了中越跨国非法婚姻的管理模式28
- 三、云南省建立和完善了法律体系28-29
- 四、保山龙陵提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法律政策29
- 第三节 充分发挥基层政府职能的微观层面综合治理29-31
- 第四章 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31-37
- 第一节 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存在问题31-33
- 一、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关系脆弱、家庭结构不稳定影响公共治理31
- 二、中越边境跨国非法婚姻中妇女身份认同困境31-32
- 三、子女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32-33
- 四、边境跨国非法婚姻问题威胁边境社会安全稳定33
- 第二节 中越跨国非法婚姻产生的原因分析33-37
- 一、男女比例失衡33-34
- 二、地理位置、交通因素及生活习俗相近34
- 三、经济、政治因素34-35
- 四、政策和法律因素35
- 五、移民网络的影响35-37
- 第五章 中越跨国非法婚姻问题公共治理对策37-48
- 第一节 从中央政府层面对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地区进行治理37-40
- 一、改善中越边境民族关系,实现双方和谐共处37
- 二、加强中越两国的交流、加深双方之间的合作37-38
- 三、因地制宜的调整涉外婚姻相关法律政策38-39
- 四、借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平台39
- 五、合理调整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分配39-40
- 六、建立公共风险预警与反应机制40
- 第二节 从地方政府角度对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地区进行治理40-44
- 一、加强部门合作实现共同治理40-41
- 二、加强对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教育41-42
- 三、发展教育事业,提升科教兴边和服务能力42
- 四、加强农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42-43
- 五、构建地方政府智库43-44
- 第三节 从社会角度对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地区进行治理44-45
- 一、正确引导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地区的移民群体,培养国家认同感44
- 二、宣传艾滋病的防范措施44-45
- 三、宣传贩毒、吸毒的危害45
- 四、加强监督、增设反馈渠道45
- 第四节 从当事者角度对中越跨国非法婚姻存在地区进行治理45-48
- 一、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45-46
- 二、培养自主学法意识46
- 三、定期培训网络的使用方法46-47
- 四、定期技能培训、拓展就业途径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兰;浅谈市场经济对妇女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影响[J];石油政工研究;2001年03期
2 李相兴;婚姻家庭形态学浅论[J];学术探索;2002年06期
3 陈燕萍;;论婚姻家庭权的伦理内涵与法律规制[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李小英;;家庭 婚姻 幸福——浅析家庭文化建设[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5 李秀华;社会性别与婚姻暴力实证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6 马小真;;婚姻分析师,,你的婚姻我做主?[J];观察与思考;2006年23期
7 白秀艳;;论婚姻无效制度[J];刊授党校;2006年Z2期
8 邱德祥;;婚姻家庭案件审理中的情、理、法、法官[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9 张瑞发;;家庭防毒戒毒和婚姻的浅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10 李晴;;论我国女性婚姻家庭中的平等权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韦国民;;试论布依族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宗贤;;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樊雅丽;;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雪梅;;我国女性婚姻质量的提高与法律的关系[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常岚;;西南地区婚姻挤压现象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欣;婚姻“保鲜”须循规[N];保健时报;2005年
2 作家 毕淑敏;婚姻也需要学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记者 邵昕;婚姻“生病”了 到哪去治疗[N];长春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王淑君 张司契 茉芮·傅瑞里 陈建锋 编译;家庭“冲击波”[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沈仕卫;我省首期婚姻家庭指导培训班结业[N];贵州日报;2006年
6 沈燕玲邋王毅红;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持证上岗[N];解放军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蓓;也为“婚姻医生”号号脉[N];解放日报;2006年
8 陆铁琳;婚姻家庭指导师不是“说客”[N];健康报;2006年
9 赵秀娟;安徽首批“婚姻家庭医生”持证上岗[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王源;婚姻磨合有讲究[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婧;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家庭财产权研究(1937-1949)[D];山西大学;2015年
2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龚恒超;接续传统与时代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初论——兼与西方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烨;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2 赵越;《民国民律草案》女性婚姻继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薛家红;虚假婚姻法律效力及防范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何乃菊;土族习惯法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5 李y
本文编号:451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5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