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01:09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有的基础与条件,同时也发挥着特有的优势与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其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共同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西方的协商民主有本质上的不同,其优势与作用只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的本土发展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优势日渐显现,更多的国内学者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撑,使其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研究从理论、发展、制度、实践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理论与实践统一法作为研究方法,分为包括绪言的五个组成部分,结合中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四方面独特优势。第一部分从理论方面阐述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实现渠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如何行使其重要职能,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作用;第二、三两部分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历史发展进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最后一部分阐述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的落实与发展,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的实践形式。深入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发展特色、制度特色、实践特色做进一步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经过分析论证,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作用,证明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理论、历史、制度、实践等多方面的必然性,其作用与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特有的,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诉求,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从理论继承、历史发展、制度建设、基层实践四个角度详细描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性,从理论、历史等多元角度多向比较分析,论证了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必然性,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协商民主 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11-13
  • 0.1.1 选题目的11
  • 0.1.2 选题意义11-13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0.3 本文研究方法15
  • 0.3.1 文献研究法15
  • 0.3.2 历史比较法15
  • 0.3.3 论与实践统一法15
  • 0.4 本文创新点15-17
  • 0.4.1 内容创新点15-16
  • 0.4.2 形式创新点16-17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17-25
  • 1.1 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涵17-19
  • 1.1.1 民主的一般概念17-18
  • 1.1.2 协商与协商民主18-19
  •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19
  • 1.2 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19-21
  • 1.2.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9-20
  • 1.2.2 与中国“和合”传统文化的契合20-21
  • 1.2.3 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有益借鉴21
  • 1.3 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超越21-25
  • 1.3.1 选举民主理论的有益补充22
  • 1.3.2 超越了西方自由民主理论22-23
  • 1.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23-25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特色25-33
  • 2.1 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渊源25-27
  • 2.1.1 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5-26
  • 2.1.2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26-27
  • 2.1.3 协商民主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27
  • 2.2 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27-30
  • 2.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萌芽28-29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确立29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29-30
  • 2.3 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新发展30-33
  • 2.3.1 开拓创新协商与选举共同发展新局面30-31
  • 2.3.2 发展完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31-32
  • 2.3.3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推进协商民主32-33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33-40
  • 3.1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33-35
  • 3.1.1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3-34
  • 3.1.2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理想34
  • 3.1.3 人大制度与政协制度相辅相成的制度架构34-35
  • 3.2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35-37
  • 3.2.1 协商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35-36
  • 3.2.2 协商民主制度有益补充选举制度36
  • 3.2.3 协商民主制度推动政治体制改革36-37
  • 3.3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前进方向37-40
  • 3.3.1 发展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化渠道建设37-38
  • 3.3.2 提高公民对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度38
  • 3.3.3 协商民主制度与选举民主制度的共同发展38-40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特色40-47
  • 4.1 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发展的基本保障40-42
  • 4.1.1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40-41
  • 4.1.2 协商民主主体的主动参与引导41
  • 4.1.3 公民的民主参与意愿日渐强烈41-42
  • 4.2 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发展的实践形式42-44
  • 4.2.1 基层民主恳谈制度的实践作用42-43
  • 4.2.2 议事会与公民评议会的发展43-44
  • 4.2.3 企业职工协商与村民会议的发展44
  • 4.3 基层协商民主得以实现及发展的重要意义44-47
  • 4.3.1 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优化协商主体结构44-45
  • 4.3.2 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45-46
  • 4.3.3 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丰富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46-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乐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考察[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殷啸虎;;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路径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吴雨欣;曹玉香;;选举民主有限性剖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辛刚国;;近十年来协商民主理论在社会领域的成功实践[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雅楠;宋博;杜仕菊;;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许开轶;;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度安排与实践形式[J];党政论坛;2011年01期

8 刘学军;;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问题研究[J];新视野;2011年01期

9 张桂琳;;关于中国民主发展模式的思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维国;;论人大工作中的协商民主[J];人大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旭臣;基于中国特色视域的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2 范会勋;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3 张国军;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D];南开大学;2013年

4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雨欣;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琼;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历史发展[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76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