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24 05:18

  本文关键词:蒲安臣使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蒲安臣使团研究

田永彩  

【摘要】: 十九世纪中期的两次鸦片战争均以清政府的失败结束,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才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蒲安臣使团。1868年,美国人蒲安臣受命代表清政府出使西方各国,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向西方国家派出使团,其意义非凡。蒲安臣使团历时两年多先后访问了美、英、法、普、俄等十一个国家,通过外交谈判让西方列强承认了中国的主权并允诺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主权和利益。尤其是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更是随后几十年中国政府保护在美华工的法律武器,并为选派幼童赴美留学提供了条约保证,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蒲安臣——一个曾经担任驻华公使的美国“合作政策”的捍卫者和实践者——成为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的负责人。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以往国内学者对蒲安臣使团的研究几乎全盘否定。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有关论著、教材在提到蒲安臣使团时,还大多持否定态度。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蒲安臣及蒲安臣使团的评价也逐渐客观起来,许多学者发表文章探讨其中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些评述绝大部分仅着眼于局部、个别问题的探讨,或限于篇幅仅点到为止,并且存在着国内研究偏少、评价偏低,海外评价偏高、不够全面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蒲安臣使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看待它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了蒲安臣使团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梳理和总结了蒲安臣使团的出使行程和取得的外交成果。认为蒲安臣使团的外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主权和利益,培养了中国自己的外交人员,增进了中西方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论文着重分析了蒲安臣使团成败得失的原因。蒲安臣使团出使,虽然取得了一些外交成果,但从根本上说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成果。西方列强不可能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中国并没有像蒲安臣所期待的那样进行改革,这与蒲安臣的最初设想大相径庭。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但究其根源则在于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存在着更本质上的矛盾冲突。其内在根源在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相抗衡。僵化衰弱的的清政府无法摆脱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时,只能是任人宰割,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其外在表现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使双方不断产生分歧和误解,且由此进一步激发了各种各样矛盾的产生。最后,对蒲安臣使团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评价,阐述了蒲安臣使团出使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蒲安臣是一位十足的理想主义者,蒲安臣使团的产生是其理想主义外交思想的特殊产物,蒲安臣使团出使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及中国社会的转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利益,促进了中外人民的交往与友谊。 蒲安臣使团出使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外交从传统走向近代、从中国固有的朝贡体系走向先进的条约体系的开端,为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中国打开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大门,促进了中外交流,催生了新生思想。因此,它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外交史上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5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一、绪论10-15
  •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3 主要内容和结构13-15
  • 二、蒲安臣使团产生的历史背景15-28
  • 2.1 蒲安臣使团产生的国内国际环境15-18
  • 2.2 维护美国在华利益的需要18-22
  • 2.3 蒲安臣的个人政治动机22-23
  • 2.4 蒲安臣的政治与外交思想23-28
  • 三、蒲安臣使团的出使历程及外交成果28-37
  • 3.1 蒲安臣使团的出使历程28-30
  • 3.2 蒲安臣使团的外交成果30-37
  • 3.2.1 《蒲安臣条约》的签订30-34
  • 3.2.2 与欧洲诸国斡旋,维护了中国主权34-35
  • 3.2.3 开阔了外交人员眼界,催生了新生思想35-37
  • 四、蒲安臣使团成败得失分析37-45
  • 4.1 蒲安臣忽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性37-39
  • 4.2 蒲安臣对国际形势估计不足39-41
  • 4.3 蒲安臣本人认识观念上的缺陷41-43
  • 4.4 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存在着更本质上的矛盾冲突43-45
  • 五、对蒲安臣使团的历史评价45-52
  • 5.1 蒲安臣使团的产生是理想主义外交思想的特殊产物45-47
  • 5.2 蒲安臣使团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积极作用47-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怡;试论《中美续增条约》[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谢青;罗超;;蒲安臣条约对美国排斥华工的客观抑制作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王先亭;蒲安臣与“合作政策”[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4 张颖,王进;试析1868年《蒲安臣条约》与近代美国排华风潮之干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李丽杰,符必春;论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晓蓉;;略论蒲安臣使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8 温哲君;浅评蒲安臣使团出国访问的历史作用[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潘越;;两个世界的碰撞——蒲安臣使团与近代中国外交的发端[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钱实甫;;1868年的“蒲安臣使团”和《蒲安臣条约》[J];历史教学;196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斛建军;农民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青;罗超;;蒲安臣条约对美国排斥华工的客观抑制作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3 刘华;护侨先驱郭嵩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01期

    4 王国强;华侨史视野下的“蒲安臣条约”[J];历史教学;2003年11期

    5 梁赞勋;中国留美幼童的遗产[J];炎黄春秋;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亮;何世杰;;浅论清初俄中两国外交中的不利因素[J];兰台世界;2009年03期

    2 孙闻浪;大清国第一任出洋钦差是美国人[J];炎黄春秋;2003年09期

    3 孙闻浪;清朝第一任出洋钦差是个美国人[J];文史春秋;2004年01期

    4 周燕来;;岳飞负面评价刍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陈望衡;简论伦理善[J];求索;1990年02期

    6 杨向群;试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7 孙闻浪;大清国出使西洋各国的第一任钦差——美国人蒲安臣[J];湖北档案;2003年06期

    8 张利;范文澜论历史评价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邓京力;事实与价值的纠葛——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10 何平;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兼论历史评价问题[J];探索与争鸣;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济泽;;对瞿秋白的历史评价[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仇华飞;朱振娟;;论诺克斯计划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4 窦坤;;中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项新成果——读《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一八八七年海外游历使研究》[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权赫秀;;“自顾不遑,断难干预”——清政府对日本吞并大韩帝国的认识与反应[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6 单怡;;对刘璋历史评价的再思考[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7 段怀清;;“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8 潘照东;刘俊宝;;中国历史上草原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历史评价[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振鹍;;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10 李东朗;;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外交活动[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闻浪;[N];中国档案报;2003年

    2 张耕华;[N];人民日报;2009年

    3 冯武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记者 孙占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曲振明;[N];经理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吴绮敏;[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文科;[N];财经时报;2004年

    8 陈道章 赵承春 张良勋 江荣基 官桂铨 李乡浏;[N];海峡时报;2003年

    9 张宝英;[N];中国档案报;2006年

    10 雷颐;[N];南方周末;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振宇;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5 刘冬梅;1905-1911年清政府的联美制日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6 黄庆林;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指挥;阿马尔那泥板中所见的近东大国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昉;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俊福;普京外交构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彭剑;清季宪政大辩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永彩;蒲安臣使团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冯振华;吕海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华;黄遵宪外交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王志成;论曾纪泽外交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桂杰;北洋政府的外交现代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周彦宏;英国侵略缅甸与中缅朝贡关系的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瑞芬;论许景澄的外交活动[D];河南大学;2006年

    8 齐德舜;清乾隆攻打川西北大小金川战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宋立波;清政府卢汉铁路借款的利权维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向秀兰;成渝铁路建筑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蒲安臣使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8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