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三重身份视阈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7:12

  本文关键词:三重身份视阈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德国国家身份、欧盟核心国身份和北约成员国身份从不同角度共同对德国安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德国在安全战略目标上,由服务于西方阵营安全以及寻求民族和国家统一,转变为维护德国和欧洲安全,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在安全观念上,以新的视角看待国家主权,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接受综合安全观;在安全手段上,完善国家安全决策机制,重视发挥综合国力的作用。德国依托欧盟加强自身安全,并扩大在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力。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盟的发展一方面使欧洲国家相互依存强化,成为德国安全战略的依托;另一方面,欧盟正成为世界一极,提升了德国在世界政治、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德国依托北约维系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作为北约成员国参加北约框架下的军事行动和战争行动,利用北约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德国安全战略未来将重视内外复合安全和欧洲一体化建设,为国际社会做贡献,实行全方位外交战略,发展与新兴大国关系。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
【关键词】德国 安全战略 国家身份 欧盟 北约
【基金】:同济大学对德学术交流基金项目“冷战后时期德国安全战略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专项“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智库建设”的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建构与方略选择”(项目批准号:14AZD06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习近平治国理念之外交战略思想研究”(15ZDC002)
【分类号】:D851.6
【正文快照】: 德国国家利益、作为欧盟核心国的利益和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利益是决定德国联邦安全战略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三种利益决定了德国的三重身份,即德国国家身份、欧盟核心国身份和北约成员国身份。同时,这三重身份又是由观念构建的,并对德国安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光启;;冷战后德国的北约战略及德美关系研究[J];德国研究;2014年01期

2 高奇琦;;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合流及其发展路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3期

3 张骥;;统一后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对外政策的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4 马骏;;国际关系中的“权力”问题——关系性权力观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4期

5 陈德兴;;德国新时斯的国家安全观与安全战略[J];当代世界;2005年12期

6 许嘉;论汉斯·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的特点[J];欧洲;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瑞磊;杨晨光;;滴流模式与理论的应用性转化:以国际关系学为例[J];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04期

2 徐桂权;方若琳;苏幼真;张峰铭;卢凡;;主体建构与利益博弈:现实建构主义视角下亚投行报道的框架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6年06期

3 夏立平;;三重身份视阈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J];欧洲研究;2016年03期

4 庞中英;黄云卿;;国际关系理论合成与分析折中主义比较评析——基于科学哲学的视角[J];国际论坛;2016年03期

5 肖河;;霸权国与其他主要大国关系研究——以二战后历史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03期

6 韩书立;;走向平庸的国际法效力依据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7 金晶;张绍铎;;德国主流媒体视野下的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明镜》周刊(1980-2015)为例[J];德国研究;2015年02期

8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年06期

9 李文红;于芳;;中德政治文化比较研究[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10 张勇;;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地区“少边主义”外交浅析[J];美国研究;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友明;;评析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2 梅兆荣;;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J];当代世界;2007年08期

3 秦亚青 ,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1期

4 刘永涛;语言、社会建构和国际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11期

5 陈宣圣;;德国外交的三个变化[J];世界知识;2000年18期

6 苏惠民;德国新政府内外政策稳中有变[J];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01期

7 丁智勇;德国大选与施罗德政府[J];国际观察;1998年06期

8 ;德国安全战略的新发展[J];欧洲;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帆;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唐鹏琪;印度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02期

3 孟祥青;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7期

4 吴心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转变[J];美国研究;2002年03期

5 程传林;日本“有事法制”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J];国际论坛;2004年06期

6 卢新德;论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扩张性[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7 吴心伯;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郭忆薇;;论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演变[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9 胡文秀;;国家崛起的安全战略与中国的选择[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太宇;;论清教思想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庆忠;;论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安全战略体系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柳丰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邱德华;区域水安全战略的仿真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胡德勇;我国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中国军力报告》与美对华安全战略[D];复旦大学;2008年

2 黎文龙;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理论与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3 何穆;新时期东亚安全问题及俄罗斯的东亚安全战略[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蔡然影;冷战后美国中亚安全战略对美国在中亚援助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6年

5 王保国;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陈莹;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7 李惠臻;冷战后中美安全战略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伟兴;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9 刘慧;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晶;21世纪初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三重身份视阈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96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