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
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
董青岭
【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以军事实力为核心的物质性权力作用的消解,观念性权力日渐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国家形象问题也因之凸显了其重要性。对当今世界各国而言,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生存之道。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借助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理念主义视角,重新审视了国家形象概念的文化内涵,着重分析了国家形象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意义,最后落脚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家形象观念本质的再发现及其形成规律的过程分析,揭示隐藏于国际关系结构深层的文化背景因素与国际权力运作的相互关系,为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消解种种外部“中国威胁论”提供一种有益的理论探索。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遵循了明确的理念主义研究路径,并试图寻找一条融合结构分析与过程分析的中间道路,侧重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运用,对包括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内的各种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范式均有借鉴。 与传统上的国家形象分析不同,本文认为国家形象并非指涉国家的客观物质特征,而是国家间交往互动的实践产物,是一国的客观状况在外部他者文化语境中的图景再现,它所描述的是国际关系中“他是谁”的问题,通过确定“他是谁”,也就相应的确定了“我是谁”,即自我的身份和利益,其实质反映了国际关系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身份认同关系。国家形象是一个主体间概念,一国形象的建立总是受一定观念知识结构的影响,因此,国家形象并非总是一国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它时常被有意或无意的歪曲和误读,成为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和权力斗争的工具。作为一种观念文化结构,一国的正面形象在短时期内极难建立,但一旦被建构起负面形象便极难改变。这种被建构起来的国家形象将左右两国精英和民众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国家间的战略决策和战略互动,并对各自国家的权力运作形成潜在制约。国家形象与国家权力相互建构,彼此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构成。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建构问题,综合运用建构和解构两种战略,力避“自我证实的预言”与“沉默的螺旋”两种错误倾向,着力打造中国的“软实力”,积极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在事件中塑造国家形象[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2 崔聃;魏曌;;日本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过程[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3 刘亚丁;;国家形象,匹夫有责[J];公关世界;2009年11期
4 窦小文;张哲;徐臻;蒋文洁;;德国重塑国家形象的经验与启示[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1年01期
5 杨锐;;国家形象要从内部打造[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6 邓聿文;;自傲地主动展示“软实力”[J];公关世界;2010年08期
7 东方;;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J];留学生;2010年06期
8 邵丽;;从俄罗斯大火看国家形象与危机公关管理[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9 肖丽丽;;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及舆论应对[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10 王国庆;;怎样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J];国际公关;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万晓红;;奥运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倪建平;;国家形象塑造和中国对非洲政策:和谐文化传播的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陈世瑞;;危机情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汶川大地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5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爱晖;万兴伟;;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体制机制创新——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方田;;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旭辉;;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媒介因素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汝东;;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宗教修辞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华;[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鹏权 李春艳;[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文化纵横》执行主编 高超群;[N];中国经营报;2008年
4 林良旗;[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喻中;[N];法制日报;2009年
6 毛颖颖;[N];北京商报;2009年
7 韩建军;[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喻国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王晨;[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饶曙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县祥;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5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斌;何以代表“中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李凯;全球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D];复旦大学;2005年
9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朱朝辉;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中的胡风文艺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玲玲;《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琨;中国电影中国家形象建构的问题与策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彦;试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董青岭;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坤;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的国家形象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何亚伦;台湾地区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之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7 程亚娜;传媒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提升国家形象的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常宁;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中国形象建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侯春鹏;中青年外交的理论、实践与中国的战略应对[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2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