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缅甸包容性政治的建构:协和民主的适用性

发布时间:2017-07-08 20:18

  本文关键词:缅甸包容性政治的建构:协和民主的适用性


  更多相关文章: 缅甸 协和民主 多民族国家 包容性制度 横跨性忠诚


【摘要】: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当下正处在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因而如何建构一套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民主生根发芽,同时维护不同民族群体的利益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试图评估协和民主作为解决缅甸民族分裂问题方案的适用性。尽管协和民主在操作层面有一定局限,但其倡导的大联盟、精英和解以及提升民族间的交叉认同都能够促使多元分裂的异质性缅甸社会得到稳定。缅甸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成员,其国内政局的动荡和政治转型的进程值得我们持续地关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缅甸 协和民主 多民族国家 包容性制度 横跨性忠诚
【分类号】:D733.7
【正文快照】: 自2011年文官政府掌权后,缅甸结束了长达49年的军政府统治,重新与世界联系起来,但政治发展进程却饱受民族纷争的影响。截至2015年上半年,缅甸和平监察站的调查报告显示,缅甸政府军和民族武装组织仅在2015年1月到6月底就交火了231次。与缅甸政府军关系最紧张的是德昂民族解放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茹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史原因浅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马德普;柴宝勇;;多民族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张力[J];政治学研究;2005年03期

3 严庆;;概说民族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4 王建娥;;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5 李占荣;;论主权间性——基于多民族国家法理学范式的分析[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Z1期

6 王龙国;周波;;浅析多民族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的重要性[J];传承;2008年16期

7 宋鑫华;周玉琴;;民族利益: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逻辑起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8 何星亮;;历史和现实确立的民族间共赢模式[J];人民论坛;2009年17期

9 朱军;高永久;;“分”与“合”: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5期

10 朱军;高永久;;“分”与“合”: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2 马晨;;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统合[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冬梅;;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制度机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6 秦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与认同之道——印度与南斯拉夫的比较[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7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8 孙振玉;;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公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周朱流;;试论民族的传统观念与改革开放[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雷淑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伦;仁政善治:当代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趋向[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记者 曹苏红;探讨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为什么说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9年

4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N];北京日报;2009年

5 梁文道;不要忘了中国也是多民族国家[N];南方周末;2008年

6 北京学者 明浩;国家越族,民族去国[N];南方周末;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坚实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N];中国民族报;2013年

8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韦东超;朝贡体制和分封制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9 陈连开邋记者 赵志研;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中国[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青觉;多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族际政治解读[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发兵;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常开霞;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匡自明;多民族国家和谐政府关系构建[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璇;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科中;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目标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文静;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柴宝勇;多民族国家民主化的困境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佳炎;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治理理论热点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崔雪莲;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万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常昌;美苏民族融合范式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董律;和谐视阈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6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36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