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政治腐败与治理:1960-2006年
本文关键词:加拿大的政治腐败与治理:1960-2006年
更多相关文章: 加拿大 政治腐败 政治恩惠 利益冲突 反腐败
【摘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封闭,国与国之间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作用着。一个国家的制度或政府行政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当这些国家的基本理念相同时,影响会更加突出。作为西方民主的践行者,加拿大受到了英美等国制度的深远影响。而当英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受到腐败事件的困扰时,加拿大国民也不再对本国的清廉形象盲目自信,逐渐开始反思国家的制度以及政府的行为。加拿大政府对曝光的政府丑闻以及公职人员利益冲突问题也更加关注。加拿大政府的反腐败措施并不总是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加拿大的反腐败步伐也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不管怎样,加拿大的腐败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通过介绍加拿大政治中存在的典型的腐败形式,分析加拿大政治腐败问题的来源和发展以及加拿大政府在应对腐败问题时的态度和做法,结合加拿大的特殊政治环境,本文旨在探讨加拿大政治腐败问题的政治文化因素,同时为人们寻求反腐败的有益做法提供帮助。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十分复杂,首先对于腐败概念的界定就充满了争议,其次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人们对于腐败的认识也有所变化。因此,对加拿大的政治腐败问题的研究必须置于加拿大特有的制度与环境中。对于政治腐败的两种主要类型,联邦成立初期时政治恩惠在加拿大政府的职位任命中就已经展现出了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政治发展的要求,政治恩惠的表现形式逐渐由显性转变为隐性,但是并没有在政治中彻底消失;与之相比,利益冲突在起初并没有受到加拿大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但随着经济发展及政府管理模式等的变迁,利益冲突事件逐渐增多,日益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及政府形象。加拿大对于政治腐败的态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差异。在联邦成立初期,加拿大民众认为政治恩惠形式只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设计,政府和总理任命的职位与民选的职位相比,并不意味着必定产生腐败;加上这一时期加拿大的腐败事件总体较少,加拿大政府几乎没有出台相应的反腐败措施。20世纪前半期,政治趋于稳定,期间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洗礼,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问题是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预防腐败主要依靠政府机构及管理的自我完善。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到来,一方面腐败问题开始增多,另一方面人们开始重视腐败问题的的后果和影响,加拿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以及关于政府公职人员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在对公职人员进行任命时也越来越多地接受专业团体和地方政府的建议。直到今天,人们对加拿大腐败问题的认识仍莫衷一是,联邦与地方之间,学者与政府之间,精英与大众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加拿大腐败问题和政府反腐败举措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和深入地理解加拿大的腐败问题,从而进一步探寻加拿大腐败特有的政治文化环境。
【关键词】:加拿大 政治腐败 政治恩惠 利益冲突 反腐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71.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绪论13-23
- 1. 问题的提出13-15
- 2. 选题意义15-16
- (1) 学术意义15
- (2) 现实意义15-16
- 3. 研究现状16-22
- (1) 国内相关研究16-17
- (2) 国外研究17-22
- 4. 论文思路与难点22-23
- 一、政治腐败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政治23-27
- 1. 政治腐败的界定23-24
- 2. 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政治24-27
- 二、政治恩惠27-42
- 1. 政治恩惠的内涵27-29
- 2. 政治恩惠的起源和发展29-31
- 3. 政治恩惠在立法和司法方面的表现31-37
- (1) 联邦参议员任命中的恩惠31-34
- (2) 省代理律师、法官和省督任命中的恩惠34-37
- 4. 特鲁多与马尔罗尼政府时期对政治恩惠的态度37-42
- 三、利益冲突42-54
- 1. 利益冲突的内涵42-43
- 2. 利益冲突的类型43-46
- (1) 私有来源的利益冲突43-44
- (2) 公有来源的利益冲突44-45
- (3) 竞选融资中的腐败45-46
- 3. 联邦政府避免利益冲突的对策46-54
- (1) 应对私有来源利益冲突的措施46-49
- (2) 防止公有来源利益冲突的措施49-50
- (3) 竞选财务法50-54
- 四、政府的内部审计与腐败——以“赞助计划”为例54-67
- 1. 重组广告局55-57
- 2. 不法采购行为与内部审计的外包57-59
- 3. 篡改审计结果与跟踪审计报告59-61
- 4、赞助计划的重新审计与总审计长的卷入61-67
- 五、几点认识67-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7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新,陈蔚;俄罗斯转轨进程中的政治腐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5期
2 何增科;美国政治腐败的历史演变[J];中国监察;2001年18期
3 李景鹏;社会变迁与政治腐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陆益龙;政治腐败的社会“并发症”效应[J];探索与争鸣;2002年01期
5 李悦;;浅谈政治腐败[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6 袁照远;;转型期政治腐败成因及社会可承受度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朱新现;;政治腐败与民主贫穷[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朱新现;;政治腐败与民主贫穷[J];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王沪宁;;论中国产生政治腐败现象的特殊条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03期
10 俞可平;政治腐败概念探微[J];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为;;政治腐败成因的哲学省思[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2 张致弟;马玉玲;;再论腐败及治理[A];为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保驾护航论文集[C];2000年
3 俞新天;;论转型期的腐败问题[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建明;聚焦政治腐败具有国际现实意义[N];检察日报;2004年
2 宋惠昌;政治腐败从“假”字开始[N];学习时报;2002年
3 李文 陈雅慧;菲律宾政治腐败为何无可救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郑若麟;从假发票丑闻看法式政治腐败[N];文汇报;2014年
5 王苗苗;当代政治中的腐败[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 郭忠华;预防腐败:反腐思路的调整和机制的完善[N];南方日报;2007年
7 艾珂;从经济腐败到政治腐败[N];中国商报;2003年
8 纳杨;人民利益至高无上[N];人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许立群 张杰 吴刚;腐败难题让欧盟揪心[N];人民日报;2014年
10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朱向东、安晓良、李文利、姚淑芹、张英;官本位严重妨碍综合国力的提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克亮;政治腐败、认同危机与政府应对[D];四川大学;2007年
2 金爱慧;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江;媒体官方微博对政治腐败事件的呈现[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郭锡超;加拿大的政治腐败与治理:1960-2006年[D];山东大学;2016年
3 张向华;试论美国政治腐败及其治理(1870-1920)[D];西南大学;2008年
4 梁莹;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D];辽宁大学;2014年
6 王性明;印度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的发生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亚星;论美国行政部门的反腐体系[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85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8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