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极端暴力犯罪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本型”外交决策的类型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15年
沈阳市极端暴力犯罪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世春
【摘要】:在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中,极端暴力犯罪一直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极端暴力犯罪被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开始注意,但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也缺乏具体充分的数据和更具代表性的案例,而切实有效的对策也是寥寥无几。随着沈阳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加剧,个人性质的极端暴力犯罪事件会因为社会矛盾的影响而越来越剧烈。因此,针对极端暴力犯罪管理的研究应该从公共安全管理的大类中提出来单独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而针对沈阳探索并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防控管理对策是相当有必要的。极端暴力犯罪本身具有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突发性、潜伏性、极端性、随意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该类型犯罪的管理方式也应单独研究有利于完善沈阳市公安机关管理制度、健全沈阳市公安机关管理体系、促进沈阳市其他犯罪类型管理的研究、公安机关提出更适应沈阳城市发展的管理措施、完善相关公共安全法律条文。目前沈阳市对极端暴力犯罪管理处于表面研究,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形成一项理论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资料的整理也只是处于泛泛的浅度处理,尽快对现有的极端暴力犯罪事件进行严肃处理,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对策已经成为沈阳市极端暴力犯罪管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剖析沈阳市极端暴力犯罪管理现状后,阐述了目前管理上的缺陷,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管理集约化低、管理漏洞依然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研究和管理对策。最终本文提出了沈阳市极端暴力犯罪管理上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法律制度、推进管理体系创新、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全民防范意识、提高外来人口管理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7;D63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路;;中国进入风险社会[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致勇;暴力犯罪的行为决策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孟洲;钟楠;;从参拜靖国神社看日本新时期外交[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邵冰;;析中日合作中的非经济性障碍因素[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侯颖怡;;病态文化根基下的教育革新——日本右翼思潮对该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大家;2012年18期
4 巴殿君;日本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3年01期
5 贾昕昕;浅析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6 邓念武;;21世纪初以来日本对华ODA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钟楠;邓长江;;从参拜靖国神社看日本新时期外交[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8 关捷;;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6年00期
9 张伯玉;进入21世纪的日本共产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1期
10 钱正荣;日本行政改革探析及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智立;;日本地方分权改革与地方自治法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杨沛龙;;日本国家公务员定员管理之办法及启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5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杰;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毅;国家间权力妥协:概念、历史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巍;互惠互利:改革开放初期的日本对华经济援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拖;日本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联合国因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李建华;日本入常外交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温一冰;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5 王旋;日本对中东地区的政府发展援助及启示[D];青岛大学;2011年
6 李京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2年
7 鱼文英;试论中日贸易结构比较及贸易关系中的若干问题[D];延边大学;2002年
8 赵长峰;试论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勇;“日本型”外交决策的类型特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陈道英;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及其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泳海;李鸿雁;;暴力犯罪的心理[J];百科知识;2008年02期
2 白雪梅;王少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安定关系的审视[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7期
3 齐贤;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探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特点原因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4 刘保瑞;经济犯罪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6 赵国玲;;关于我国凶杀犯罪状况的一个基础分析[J];理论前沿;2006年13期
7 宋胜尊,傅小兰;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8 赵万利,栾清明,曹中昌,卞清涛,杨冬林,马恩轩;男性服刑罪犯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3期
9 杨德兰,姚莉华,刘玉;暴力人群的人格特征对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辉馨;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冶英,林宁;预防、遏制暴力犯罪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0期
2 杨维根;上海市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与控制对策[J];犯罪研究;2001年05期
3 王亚莉;试析我国暴力犯罪的基本理论与防控构想[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林宁;当前严重暴力犯罪特征、成因及对策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隋毅;葛双龙;;论暴力文化对暴力犯罪的诱发影响及遏制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张腾明;李文虎;黄仁辉;;高校暴力犯罪行为分析及预防对策[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李锡海;;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陈习知;;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之动因及其防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曹亚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钱国玲;李素娟;;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学;;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控制和矫治[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王彬;李宝花;胡峻梅;胡泽卿;林勇;;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特征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宋欣;周欣;洪云;付立民;谢天壬;赖万中;陈学锋;邹娜;胡铭;朱显有;马龙虎;古源;秦新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物学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曹水金;;4例攻击性爆炸杀人案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马涛;;论暴力犯罪的媒体诱因及其对策反思——规避模仿示范效应的新路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6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陈屹立;张卫国;;惩罚和严打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杜雄柏;王广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成机制——基于湖南省X市32个寻衅滋事案例的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李玥;;论社会转型期上下级关系中的暴力犯罪与被害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曹水金;;4例自杀性爆炸杀人案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礼国(作者单位:广西区高级法院);[N];广西政法报;2001年
2 张晖 张洁;[N];新乡日报;2005年
3 李清;[N];检察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顾志翔 通讯员 刘菲;[N];检察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纪军 石河 古力帕热;[N];阿克苏日报;2010年
6 记者 成立新;[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徐振华;[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旸;[N];人民日报;2012年
9 赖鸿昌 王宗强;[N];梅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驻首尔记者 王刚;[N];法制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欣;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珂;当前暴力犯罪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邱致勇;暴力犯罪的行为决策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孙彬;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珊珊;试论暴力犯罪的心理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孙静媛;暴力犯罪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吴红遐;弱势群体暴力犯罪防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供超;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D];山东大学;2008年
8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毛旭;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与认知操作能力特点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姗;家庭内女性暴力犯罪之社会透视与防控构想[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型”外交决策的类型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1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