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我国舆论监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9:27

  本文关键词:我国舆论监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舆论监督 民主政治建设 公众 公共权力


【摘要】: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而舆论监督本身既是现代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对我国舆论监督进行展开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舆论监督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入手,在剖析舆论监督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舆论监督的基本特征,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探讨舆论监督的产生及发展历程。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基础理论的深入剖析,集合中国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现实发展情况,对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政府机构的运行效率、有助于保持各级干部队伍的纯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实际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舆论监督实事求是、正确导向等的现实原则,为舆论监督的合力运行提供了助益。本文在最后部分主要对我国当下的舆论监督运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从舆论监督的地位及作用的角度对“第四权力”进行了分析,认为舆论监督能够确保了公共权力正当行使,可以有效保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监督体制中的不足,同时对腐败形成一种警示的作用。舆论监督是我国政治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舆论监督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着问题,运行机制尚需完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透明度仍有提高空间、领导重视有待加强等情况还尚未完全解决,这对我国推进舆论监督和民主化进程都是不利因素。我们要根据我国舆论监督遇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有效措施,使我国舆论监督法制化、规范化,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其在民主政治中的监督功能。
【关键词】:舆论监督 民主政治建设 公众 公共权力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0.1 选题意义10-12
  • 0.1.1 理论意义11
  • 0.1.2 现实意义11-12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12-17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0.3 本文研究方法17
  • 0.4 本文创新之点17-18
  • 1 舆论监督的基本问题研究18-26
  • 1.1 相关概念阐述18-20
  • 1.1.1 舆论监督的概念与内涵18-19
  • 1.1.2 舆论监督的基本特征19-20
  • 1.2 舆论监督的产生及发展20-26
  • 1.2.1 马克思有关舆论监督的阐述20-21
  • 1.2.2 舆论监督缘起21-22
  • 1.2.3 舆论监督的形成22-23
  • 1.2.4 舆论监督的发展23-26
  • 2 舆论监督的功能和运行26-35
  • 2.1 舆论监督的功能26-29
  • 2.1.1 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26
  • 2.1.2 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26-27
  • 2.1.3 提升政府机构的运行效率27-28
  • 2.1.4 有助于保持各级干部队伍的纯洁28
  • 2.1.5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8
  • 2.1.6 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28-29
  • 2.2 舆论监督的原则29-30
  • 2.2.1 实事求是原则29
  • 2.2.2 正确导向原则29-30
  • 2.2.3 批评教育原则30
  • 2.2.4 依靠群众原则30
  • 2.3 舆论监督的运行30-35
  • 2.3.1 公开报道31
  • 2.3.2 公开评论31-32
  • 2.3.3 公开讨论32
  • 2.3.4 公开批评32-33
  • 2.3.5 发表内参33-35
  • 3 舆论监督的评析35-44
  • 3.1 舆论监督的地位与作用35-37
  • 3.1.1 确保了公共权力正当行使35-36
  • 3.1.2 有效保障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36
  • 3.1.3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监督体制中的不足36
  • 3.1.4 对腐败形成一种警示的作用36-37
  • 3.2 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37-40
  • 3.2.1 运行机制尚需完善37-38
  • 3.2.2 法制法规不够健全38-39
  • 3.2.3 透明度仍有提高空间39
  • 3.2.4 领导重视有待加强39-40
  • 3.3 进一步完善我国舆论监督实效性的对策40-44
  • 3.3.1 完善舆论监督运行机制40-41
  • 3.3.2 健全舆论监督法制体系41
  • 3.3.3 提高民众舆论监督认识41-42
  • 3.3.4 明确舆论监督的重点与对象42
  • 3.3.5 落实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42-43
  • 3.3.6 与其他监督形成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3-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来生;舆论监督是反腐败的有效手段[J];内蒙古宣传;2000年02期

2 ;徐光春:如何正确看待舆论监督的难[J];内蒙古宣传;2000年07期

3 田宏胜;加强舆论监督 完善民主机制[J];唯实;2000年Z1期

4 蔡恩泽;;舆论监督:冲动与犹豫[J];人民政坛;2001年03期

5 皇甫美鲜;探索舆论监督的新途径[J];内蒙古宣传;2001年01期

6 ;舆论监督要出以公心[J];党建;2002年06期

7 封新华;舆论监督必须把好五关[J];学习导报;2003年04期

8 戴松;“三贴近”与舆论监督[J];学习导报;2003年09期

9 方少勇;加强舆论监督工作 服务政治文明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03年10期

10 李道;;如何充分发挥县域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和布克赛尔县新闻的舆论监督[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论政府行政中的舆论监督[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邬思源;;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舆论监督[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3 刘慎元;;舆论监督与政府形象[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童兵;;在权力与权利之间——对当前舆论监督走势的评点[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乔云霞;;论中共主要领导人舆论监督思想的发展[A];新闻学论集第26辑[C];2011年

6 黄旦;;身份与角色的两难:中国的“报刊批评”和“舆论监督”[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刘秀来;;讲究舆论监督的艺术[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锐;;舆论监督稿件要与当事人见面,,福兮?祸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李慧;张国霞;;舆论监督对食品安全的作用[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绍根 温旭红;“舆论监督”小史[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刘建军 巩育强 李红兵;惠丰公司构筑舆论监督体系见实效[N];长治日报;2007年

3 姜明安;舆论监督于新闻媒体是权利而非义务[N];检察日报;2007年

4 池若;对设立“舆论监督奖”的目的,我很怀疑[N];检察日报;2007年

5 陈少东;加强舆论监督 构建和谐社会[N];联合日报;2007年

6 记者 严丽君;“支持舆论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N];南方日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舆论监督之兴,党和人民之福[N];南方日报;2007年

8 丁永防;让舆论监督切实发挥作用[N];人民代表报;2007年

9 苗武军;舆论监督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好作用[N];山西日报;2006年

10 汕尾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 张春风;实施正确舆论监督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汕尾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瑞;舆论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叶战备;权力制约视角下的舆论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程金福;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4 朱春霞;论信息公开[D];复旦大学;2005年

5 周晓红;守望的缺失与重建:中国证券纸媒股市报道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科;当下中国舆论监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俞永生;论加强舆论监督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永权;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军林;建国初期舆论监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欣;公民社会语境下的舆论监督[D];重庆大学;2009年

6 奠红兵;我国舆论监督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红梅;舆论监督的政治学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志文;新时期我国舆论监督的新发展及其动因探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玉华;转型期舆论监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钟芸;中国舆论监督体制的现状、对策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7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57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