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身份理论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8-11 20:08
本文关键词:国家身份理论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构
【摘要】: 观念不仅仅是一个影响国家对外行为的干预变量,从深层次上说,观念是建构并决定物质因素的一个主要变量。国家身份是一个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观念变量。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的界定,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身份一般包括国家的内在身份和社会身份,国家的社会身份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逐渐形成的一种被其他成员理解和认同的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模式,通过该关系模式,国家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认知自身的国际地位、国际角色以及自身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由国家间的互动所支承的、并由这种互动所形成和塑造的社会共有观念所建构的一种国家间关系。国家身份是由国家内在和国际外在两种结构建构而成的。国家的社会身份主要是在国家间的互动过程中国家通过互相模仿和学习而形成和演变的。在这个过程所形成的社会共有观念建构了国际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又建构了国家的身份和利益。1949年以来,在国际系统、国内系统以及决策者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的国家身份几经变换,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到“革命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到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负责任大国”作为中国的一种新社会身份,是在中国与国际社会其他行为体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一种身份诉求,“负责任大国”深刻反映了中国与国际体系间的关系变化,一方面表明中国决心做一个现存国际体系积极而负责任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另一方面表明中国更加明确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职责和义务,决心在积极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对内负责的同时,承担更多相应的国际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开始积极地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这种新的社会身份。一方面,中国在理念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以及基本国际道德的国际理念,宣示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认同、对国际责任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对建构一个怎样的未来世界的理想目标的追求;另一方面,中国在实践上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在国际安全、环境、经贸等领域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在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这种身份转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在与国际社会更加紧密的互动中,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回应国际社会的正向和负向反馈,发挥负责任大国更大的作用。中国所理解和建构的“负责任大国”身份,正在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关键词】: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 中国 负责任大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20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0
-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及中心论点11-12
- 四、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2-13
- 第一部分 国家身份理论与中国国家身份的演变13-30
- 一、国家身份理论与国家身份建构13-26
- (一) 国家身份的定义与分类13-18
- (二) 国家身份的建构18-19
- (三) 国家身份形成与变化的制约因素19-21
- (四) 文化选择机制下的国家身份演变21-25
- (五) 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国家行为的关系25-26
- 二、1949 年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演变及其动因26-30
- (一) “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建国初期到20 世纪60 年代初)26-27
- (二) 革命的“第三世界国家”(20 世纪60 年代初到70 年代后期)27-28
- (三) 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1979 年至今)28-30
- 第二部分 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的提出30-41
- 一、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的内涵30-34
- 二、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提出的依据34-41
- (一) 国际系统宏观结构层次的分析34-36
- (二) 国际系统微观结构层次的分析36-38
- (三) 国内系统层次与决策者层次的分析38-41
- 第三部分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理念建构41-49
- 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1-44
- (一)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1-43
- (二)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43-44
-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44-48
- (一) 主张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44-45
- (二)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45
- (三) 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45-46
- (四) 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46-48
- 三、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8-49
- 第四部分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实践建构49-59
- 一、中国寻求“做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实践表现49-53
- 二、国际社会对中国做负责任大国举措的回应53-56
- 三、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发挥负责任大国的更大作用56-59
- 第五部分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59-66
- 一、正确处理负责任大国身份与其他国家身份的关系60-62
- 二、正确处理自身实力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62-63
- 三、正确处理建构负责任大国身份与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的关系63-64
- 四、正确处理建构负责任大国身份与“韬光养晦”的关系64-66
- 结语66-67
- 注释67-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7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乐恒;奥巴马政府政策与印度国家身份的矛盾[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8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5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