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小国安全”视角下的新加坡安全战略模式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0 04:07

  本文关键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年

“小国安全”视角下的新加坡安全战略模式选择研究

冯雪  

【摘要】:国际体系历来是大国主导的权力政治,小国的地位和发言权小之又小。不过小国虽小,却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值得学术界深入探究。 究竟什么类型的国家属于小国,有的从人口数量、领土面积等具体可衡量的数据来界定,有的根据小国的军事、经济力量来评判,本文的出发点是“安全”,因此本文在界定小国时更多的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衡量。所谓“安全”即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小国的“不安全”产生于规模小、能力差、国际空间被挤压而催生的威胁与恐惧,基于此,本文最终选择汉斯·戈塞尔(HansGeser)的“三维度论”作为分析新加坡的小国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汉斯·戈塞尔将界定小国的标准划分为“实质性的小”、“相对规模的小”、“主观认识中的小”。根据这三个标准,本文选择分析的国家是新加坡,不论从国家领土、人口等“实质性”的角度,还是被视为东南亚的“小红点”的“相对规模”,以及它自身的危机意识表现出的“主观认识小”,都可以被视为“小国”。作为小国,其“不安全”主要来自于规模导致的能力不足以及国际生存空间依赖过大。为了尽量保障自身的安全,当前国际社会上的小国会选择“永久中立”、“联盟”或“大国均衡”等模式,这些模式有利有弊,对维护小国的安全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新加坡来说,小国的“不安全”也给新加坡不同时期带来了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考验着新加坡的安全战略选择,随着国际局势不断的发展,国内外各种问题的不断涌现,新加坡不断适应局势,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大国平衡”为主要支撑,辅之以东盟的深化合作形成“双环平衡”,再加上经济的强劲发展和政权的高效稳定运行的独特的安全战略。这一安全战略不仅有效缓解了新加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更促进了新加坡国际地位的提高,新加坡在世界上发挥了与其大小并不相称的巨大影响。尽管存在着小国天生的脆弱性和依赖性,但是好的安全战略的选择,却能把这些弱点降到最低,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的最大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733.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瑾,季正矩;外交战略与国家安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3期

2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J];东南亚纵横;2005年01期

3 隆德新;罗炜东;;试析新加坡的东盟观及其成因[J];东南亚研究;2009年04期

4 方军祥,李波;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4期

5 魏炜;;冷战时期苏联在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中的地位及变化[J];国际论坛;2006年01期

6 龚猎夫;;积极中立 世代安宁——透视土库曼斯坦的中立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7 周方银;;小国为何能长期存在[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1期

8 韦民;;论新加坡与东盟关系——一个小国的地区战略实践[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3期

9 郭熙保;马媛媛;;国家规模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肖立国;略论李光耀的外交战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方明;;印度在南亚“核政治”中的利弊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丁隆;赵元昊;;卡塔尔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1期

3 陈万里;李顺;;海合会国家与美国的安全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4 姚大庆;;货币权力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霸权[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5 张艳杰;;试论东盟成立过程中的美国因素[J];才智;2008年03期

6 王丽;;现代化图景中的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艺卓;吕昕;;试析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王辉,陆韵,刘红彦;冷战后东亚政治变化的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关大伟;对推动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曹卫平;20世纪后半期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新生;;战后东亚地区的发展主义政治[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董敏;;浅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基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5 杨鲁慧;;当代东亚国家民主政治转型的合法性基础——中国周边国家民主经验借鉴的视角[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兴泰;;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理论的一项可能议程:国际政治的国家行为理论初探[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徐世伟;刘耘池;;重庆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探索[A];中国企业运筹学第九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宝林;信任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缔约国的核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苏国辉;东亚经济合作视角下中国经济安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娟;诚信教育视域中日本对儒家诚信观念的借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永;“小泉现象”剖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6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7 田超;浅析韩国军人政权时代的保护主义[D];湘潭大学;2010年

8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赵娜;女性主义国家安全观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青;地区力量的整合与提升[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曼;收复苏伊士运河前前后后——埃及前经济财政部长谈内幕[J];阿拉伯世界;1986年03期

2 李向阳;;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小国战略[J];当代亚太;2008年03期

3 林榕杰;;诸葛亮北伐目的新论——以多重战略目的及其实现程度为中心[J];东方论坛;2012年01期

4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J];东南亚纵横;2005年01期

5 郭继光;李光耀的地区合作观[J];东南亚研究;2000年01期

6 曹云华;;论东盟的内部关系——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7 隆德新;罗炜东;;试析新加坡的东盟观及其成因[J];东南亚研究;2009年04期

8 方军祥,李波;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4期

9 周方银;;朝贡体制的均衡分析[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1期

10 隆德新;;困局与超越:小国危机意识下的新加坡东盟战略解构[J];东南亚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隆德新;试析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与作用[D];暨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青;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7期

2 吴心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转变[J];美国研究;2002年03期

3 程传林;日本“有事法制”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J];国际论坛;2004年06期

4 吴心伯;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太宇;;论清教思想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6 张静;;对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2年20期

7 刘海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王海滨;;21世纪初期俄罗斯的亚太安全战略[J];国际论坛;2013年02期

9 张林宏,韩玉贵;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与美对日、对华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3期

10 楚树龙;冷战后中国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庆忠;;论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安全战略体系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柳丰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邱德华;区域水安全战略的仿真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胡德勇;我国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中国军力报告》与美对华安全战略[D];复旦大学;2008年

2 黎文龙;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理论与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3 陈莹;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4 李惠臻;冷战后中美安全战略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吴伟兴;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6 刘慧;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晶;21世纪初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邵君昱;美国21世纪“重返”东南亚的安全战略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李照飞;进攻还是防御?[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廖辉芳;冷战后印度亚太安全战略探析[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8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