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国家形象与对外宣传:以“中国崛起”话语为例
本文关键词:话语、国家形象与对外宣传:以“中国崛起”话语为例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上备受瞩目。关于中国的话语无所不在。但是,国外的"中国话语"经常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本文以"中国崛起"话语为例,以选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学界、媒体的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国外的"中国话语"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国外关于"中国崛起"的话语与中国的"中国崛起"话语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出关于中国话语的一些共性问题。基于这些话语差异和共性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改善国外"中国话语",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具体建议。论文也为整体提升国外的"中国话语"提供了启示。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
【关键词】: 中国崛起 话语 国家形象
【基金】: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语言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院重大项目《“中国崛起”话语对比研究》(ZY2011KA02)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D822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在国际层面,关于中国的讨论无所不在,随处可以听到、看到关于中国的话语,这些话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塑造着中国的国际形象。而在国内,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需要改善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需要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安山;;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庆国;;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2 张海冰;;论中国援外不附加政治条件原则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3 王仲凯;周永康;;论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现状与塑造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4 王啸;;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朱贵昌;;试析欧盟对于中国援外政策的影响[J];国际论坛;2012年04期
6 赵明昊;;中非民间交往: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国际展望;2010年06期
7 李安山;;媒体在中非关系中的作用[J];对外传播;2012年07期
8 赖钰麟;;民间组织从事对外援助:以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助非洲为例[J];国际论坛;2013年01期
9 周玉渊;;非洲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影响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2年11期
10 罗辉;;中、欧对非洲公共外交的比较研究[J];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4 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宋微;冷战后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7 王玉红;和合发展:中国对非洲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吴芳芳;国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陈默;中国援助的非洲模式及其对非洲发展影响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余伟斌;中国以非外交政策的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叶;20世纪60-70年代上海对西非部分国家经济援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宇宁;中国对非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曹光美;新时期中非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伟涛;中国与欧盟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东南;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论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德刚;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及其对中非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7 张永新;和谐世界视角下的中非关系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张金东;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小云;达尔富尔危机的治理与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陆蓉;合作型援助与支配型援助[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新;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兼对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2 克维西·卡瓦·普拉;蒋华栋;;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与经济改革:对非洲的启示[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3 肯尼思·金;许亮;;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4 吉尤姆·穆穆尼;;国内变迁与中非关系的变革[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5 成思危;;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05期
6 李安山;;论“中国崛起”语境中的中非关系——兼评国外的三种观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期
7 罗建波;;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7期
8 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9 贺文萍;;关于加强中非全方位合作的若干思考[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10 王洪一;;试论“中国威胁论”[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当代“中国话语”及话语权构建[J];人民论坛;2013年13期
2 张维为;;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世界意义[J];理论导报;2014年05期
3 尹汉宁;;立足中国实践创新中国话语[J];红旗文稿;2014年12期
4 习伟;;怎样增强中国话语权[J];前线;2013年10期
5 黄静;;“中国思想”的惑与道[J];对外传播;2011年06期
6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J];领导科学;2013年15期
7 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8 叶娟丽;黄华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构建研究:回顾与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李德顺;;中国有“故事”为什么讲不好?[J];社会观察;2012年07期
10 曹小航;;张维为:中国崛起和中国话语[J];检察风云;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阎孟伟;理解中国话语 构建中国话语[N];湖北日报;2014年
2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吴瑛;从“中国声音”看中国话语权提升战略[N];文汇报;2012年
4 记者 方文国;学者激辩2012文化强国下的中国话语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于虹;向世界传递中国话语[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陶德麟;对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几点理解[N];湖北日报;2014年
7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庞元正;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N];湖北日报;2014年
8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 教授 韩庆祥;中国话语权的五个基本层次[N];湖北日报;2014年
9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罗永宽;以创新的中国话语彰显强大理论生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正荣 课题组成员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李继东;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卫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话语表达[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92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9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