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新权威主义政治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新权威主义政治的发展
【摘要】:政治发展是发展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实现政体由专制向民主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之一。权威主义国家在向民主转型的过程中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模式,但大多以政治动荡收场。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权威主义政治的新发展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加坡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在独立后建立了民主形式的政体。但因地处东亚受儒家思想影响巨大,在人民行动党领导下依靠新权威体制治国,实现经济腾飞。面对汹涌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和日渐高涨的国内社会民主呼声,人民行动党在保持执政地位和国内稳定的前提下开始温和的政治改革。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开始放宽对社会管制,建设协商民主;90年代扩大反对党的空间,增加政治的多元性;进入21世纪更新治理模式,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新加坡新权威主义政治发展的动因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及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结果。新加坡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自主发育,促进了社会多元分层,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带来了更多的政治参与诉求,引发了同意结构和专制结构之间的张力改变。在结构变动的压力下,新加坡政治精英顺应了民众对民主的诉求,对新权威主义政治实行改革,提高了政治制度化水平,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发展,提高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政治发展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的总体稳定,但是新加坡政治发展仍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社会自主性程度不高,反对党空间受限,而选民对政治关注度降低和精英政治的不确定性都给其未来政治发展能否保持持续稳定带来疑问。
【关键词】:新加坡 新权威主义 政治发展 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导论10-17
- 1. 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10-11
- 2. 研究现状综述11-15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7
- 第1章 相关概念及其基本理论17-25
- 1.1 权威主义、新权威主义概念界定17-19
- 1.1.1 权威主义17-18
- 1.1.2 新权威主义18-19
- 1.2 政治发展理论19-25
- 1.2.1 政治发展19-20
- 1.2.2 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20-23
- 1.2.3 政治发展的评判标准23-25
- 第2章 新加坡新权威主义政治的确立25-30
- 2.1 新加坡建国的社会历史背景25-26
- 2.2 新加坡建国的制度设计26-27
- 2.3 新权威主义政治的确立及特点27-30
- 第3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治发展30-40
- 3.1 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的政治发展30-33
- 3.2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的政治发展33-36
- 3.3 21世纪以来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新动向36-40
- 第4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动因分析40-46
- 4.1 社会结构变迁、社会自主性的提高是根本动因40-42
- 4.2 政治结构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原因42-43
- 4.3 精英政治家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是重要推力43-44
- 4.4 全球化与世界民主化潮流是外在助力44-46
- 第5章 新加坡政治发展评析46-52
- 5.1 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成效46-49
- 5.2 新加坡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49-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6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运麟;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郭国祥;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政治权威[J];探索;2003年01期
3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4 张体魄;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强化党的政治权威[J];党建研究;2004年08期
5 丁志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树立文明政治观[J];人大研究;2007年01期
6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转型与发展[J];理论探讨;2007年03期
7 朱斌;;传统中国政治权威的建构与解构[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文涛;;论法治对政治权威的约束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9 G.阿尔蒙德 ,李黎;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8期
10 顾国泉;;考古材料与政治权威[J];读书;1989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励;;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程竹汝;;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蔡小平;;政治与道德[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魏星河;;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振国;政治权威与民主、法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年
3 吴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权威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萧功秦;驳中国经济崩溃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赵虎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性[N];学习时报;2005年
6 齐三平;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非政治化”[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铭;乌克兰转型中的宪政权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梁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发展中的政治学新兴交叉学科(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乔;《历史决议》既是政治权威,又是理论权威[N];北京日报;2006年
10 市委党校 匡永琼;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光;政治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鞠健;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8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奇;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许丽英;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鹏;中国公民非传统型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米耀乾;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栋荣;邹谠“中国政治研究”析论[D];山东大学;2016年
6 高梓淳;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新权威主义政治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6年
7 有理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红光;政治权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强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窦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和谐推进机制的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玉森;要求型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冲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0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