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膨胀直接导致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带来了能源不足、“垃圾围城”、化工产品供需不平衡等重大难题。我国为此迅速兴建了一系列公共设施,而与之对应的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合理规划却相对滞后。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使我国陷入了“中国式邻避怪圈”。归其深层原因,首先是政府在决策前无法及时获知公众的需求,其次公众也不能及时得到即将建于家门前的邻避设施的重要信息。公民从个体反抗到群体抗议是一个逐渐发酵的过程,主要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引入公众参与模式,防止极端抗议形式的出现。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的梳理本文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邻避设施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的探讨,理论研究缺乏对公众参与制度保障和回馈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并分析了厦门、北京、台湾的三个地区的典型邻避案例,探讨了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模式。探寻案例中出现邻避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完善和补充现有理论,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邻避设施决策的特点与不足,得到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邻避设施决策的公众参与模式。本研究认为,邻避冲突的起源是公民对于居住环境、财产安全等的保护,以及对知情权、环境权等的维护,是一个关于“小家”的问题。本研究建议我国公共管理者能在规避和解决邻避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且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大家”意识,为公众主动参与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健全,也可为其他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邻避设施 邻避冲突 公众参与 参与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7
- 1.2.1 邻避设施的概念及相关研究11-14
- 1.2.2 公众参与的概念及相关研究14-16
- 1.2.3 公众参与模式的研究16-17
- 1.2.4 小结17
- 1.3 研究内容、目标、技术路线17-20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目标18
-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8-20
- 2 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20-29
- 2.1 邻避设施决策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20-21
- 2.2 基于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的公众参与的理论分析21-27
- 2.2.1 公众参与范围21-22
- 2.2.2 公众参与形式与途径22-26
- 2.2.3 公众参与保障26-27
- 2.3 理论研究框架的提出27-29
- 3 案例回顾29-36
- 3.1 多案例选取29
- 3.2 厦门PX事件29-31
- 3.2.1 背景29-30
- 3.2.2 反对与冲突阶段30
- 3.2.3 公众参与阶段30-31
- 3.2.4 结果及出现的问题31
- 3.3 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案例31-33
- 3.3.1 背景32
- 3.3.2 冲突阶段32-33
- 3.3.3 公众参与的引入33
- 3.3.4 结果33
- 3.4 台湾反国光石化案例33-36
- 3.4.1 背景34
- 3.4.2 公众参与阶段34-36
- 4 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模式分析36-46
- 4.1 案例中邻避冲突的特点36-37
- 4.2 公众参与的范围37-39
- 4.2.1 识别参与主体37-38
- 4.2.2 引入公众参与的过程分析38-39
- 4.3 公众参与的形式与途径39-42
- 4.3.1 参与形式选择39-40
- 4.3.2 参与途径40-42
- 4.4 公众参与的保障42-44
- 4.4.1 制度保障42-43
- 4.4.2 非制度保障43-44
- 4.5 案例分析总结与公众参与模式的提出44-46
- 5 我国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46-49
- 5.1 在决策设计阶段自上而下地识别参与主体46
- 5.2 参与阶段采取混合型参与形式以及多样化参与途径46-47
- 5.3 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和非制度建设47-48
- 5.4 以公众利益作为衡量公众参与质量的标尺48-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A 2007年以来我国邻避冲突事件的比较分析55-56
- 附录B 2007年至2015年我国反PX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56
- 附录C 2007年至2014年我国垃圾焚烧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56-58
- 附录D 国光石化案环评期间的相关会议汇总58-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态度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彭分文;;环保NGO: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佘晖;陈品静;;山西省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0期
4 梁华平;;我国当前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几点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蔡定剑;;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前景[J];乡音;2014年05期
6 刘英杰;陈智富;莫荣旭;;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05期
7 田飞龙;;“走过场”的公众参与侵蚀公信力[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6期
8 常征;“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9 王宇;;“绿色110”:让公众参与环保[J];上海人大月刊;2001年02期
10 王预震,周义程;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世光;;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中建;冯倩倩;;公众参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探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军辉;张旭;;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魏素芳;檀翠玲;程丹丹;张维;;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5 沈忻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新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惊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芳;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周雁凌 张金智;山东将制订环保公众参与办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郑彦;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重视公众参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凌锋;选择了法治就无法回避“公众参与”[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就是集思广益[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应贯穿规划的每个环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领域不断拓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的终极目标:共同决策[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办法》出台[N];友报;2006年
10 湖南省环保局 余涛;公众参与是深化环境执法的重要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琳琳;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权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认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谢远学;中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卫;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8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津;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万静华;贵阳市城管执法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娜;多元目标下新型乡村社区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苏宁;新媒体时代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吴凤;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权的法律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端;基于善治理念下电子治理与公众参与互动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黎莉;中小学教育乱象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宁;公众参与对公共项目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李进;新时期公众参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沙丽娜;当代艺术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0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0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