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7-08-20 21:26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概念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国际法 概念辨析 国际政治学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主权国家 内涵与外延 国际恐怖主义 行为主体


【摘要】:“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是两个在内涵与外延上既有交叉又不完全重合的概念或学科 ,所以有时交换使用、通用 ;有时并列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们理解上的含混和不一致 ,给研究、交流和学科建设等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旨在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剖析。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国际法 概念辨析 国际政治学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主权国家 内涵与外延 国际恐怖主义 行为主体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目前在国际国内学术界 ,“国际政治”(interna tionalpolitics)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relations)这两个词或概念经常交替或互换使用① ,有的把两个概念并用②。还有人认为国际关系的外延大于国际政治 ,也有人主张国际政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守德;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设[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劲松;;国际法律责任的发展:国际组织责任法的编纂[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杨炼;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之宪政模式比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邱丹阳;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现实思考[J];东南亚研究;2000年01期

4 石慧;对国际条约在我国适用问题的新思考[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5 修志君;简论近代国际法对中国的影响[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6 韩银安;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刍议[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晓进;国际制度的概念辨析[J];国际观察;2000年06期

8 门洪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困境[J];国际观察;2002年03期

9 叶自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研究的几点想法——《中国外交思想史》(第一卷)序言[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10 叶自成;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2 常欣欣;后冷战时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4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7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波勇;西方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及其演变[D];外交学院;2000年

3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4 范洪颖;新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析论[D];暨南大学;2000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人——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朱玉龙;试析美国的“制度霸权”:从理论上的争论到外交中的揉和[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会荣;论俄罗斯外交中的多极化思想[D];外交学院;2001年

8 马宏伟;冷战后东亚安全形势和对我国安全的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刘文;当代国际干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胡伟;浅析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放;简论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和特点[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4期

2 朱莉;一九七八年苏联应考学位论文题(关于西亚非洲经济和历史部分)[J];西亚非洲;1980年01期

3 卢莹辉;不谋求霸权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4 R.哈米尔 ,刘铭昌;未来的西方世界将按照康德拉吉也夫波型变动吗?[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7期

5 程又中;;当代帝国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理论讨论会[J];社会主义研究;1980年03期

6 梅荣;;西德大选的结果[J];世界知识;1980年21期

7 蔡振扬;;学者与政府的合作[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4期

8 椿龄;;《外交词典》[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4期

9 张祖桦;;“政治”概念的涵义[J];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10 彼得·亚历克西斯·古雷维奇;杨宇光;邹家元;;美国对西欧问题研究的状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信生;刘洪;;冲突分析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适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波;;题型改革与能力培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薛国屏;;慎重处理涉外问题[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4 朱德举;;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黎国智;黄建武;;个体行为法律控制探究[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6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晖;;关于编制对外汉语教学非学历教育汉语教学大纲的几点构想[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8 沈文周;;海洋权益与海洋测绘[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 王真;;雅尔塔格局与新中国的历史走向[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金汉植;;明代“援朝抗倭”的实相及其历史的继起性[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祥;谈如何学好《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2 郭隆隆;软国力竞争 国际关系中的新动向[N];光明日报;2000年

3 通讯员 赵勇 记者 张蕴;复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成立[N];解放日报;2000年

4 周溢潢;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多样化的世界[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记者 顾震球;我代表强调维护前南法庭独立[N];人民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李学军;伊决定取消外贸美元结算[N];人民日报;2000年

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郭隆隆;切莫忽视软国力[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林川;宋健强调建立新型国际关系[N];人民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熊树民;亚洲人会思考吗[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刘宇杰;新自由制度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莉;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焦平;关于世界大转折的战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林灿铃;论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何帆;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常欣欣;后冷战时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卓骏;管理贸易体制下的贸易保护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朱强国;冷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的动因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10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泓莉;实事求是精神在中国外交中的应用——简析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0年

2 周立超;试论冷战后时期联合国集体军事强制措施的重新界定[D];外交学院;2000年

3 聂玉芳;冷战后美日经贸关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D];暨南大学;2000年

4 胡文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障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5 王凯胜;试论影响印尼华侨华人的政治与文化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6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7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8 蒋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形象的历史贡献[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9 胡超文;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人——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本文编号:708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08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