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国家角色

发布时间:2017-08-23 22:00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国家角色


  更多相关文章: “上海合作组织” 多边外交 国家角色


【摘要】:对于国家行为体而言,多边外交政策和行为是其在多边制度框架内角色定位进程的直接产物,而多边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于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以及角色实践的主动性。着眼于有效推进自身在中亚和周边的利益诉求,植根于日益提升的国家实力以及政治和外交能力,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角色实践,使其成为制度化的推动者、议程的设置者、规范的塑造者。鉴于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一方的角色实践始终面对他者的角色预期或者角色要求,因此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互动进程中,中国需要继续提升自我角色为他者所接受的程度。这尤其要求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积极倡导地区制度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共享规范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集体身份"的塑造者。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 多边外交 国家角色
【基金】: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高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822
【正文快照】: 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体系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地区多边主义制度框架的扩展,一系列地区性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个领域的产生和发展。它们在推动互利合作、应对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塑造地区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构成亚洲演进中的地区体系和地缘政治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中国的多边外交贡献思想(主编的话)[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2 楚树龙;多边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3 王逸舟;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J];太平洋学报;2001年04期

4 王逸舟;;大胆尝试新的思路及措施,并将重点放在周边——立足本地区开展多边外交[J];世界知识;2001年22期

5 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J];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6 邝艳湘,向洪金;浅析多边外交的优势与局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7 宋君毅;多边外交:构建和平崛起的平台[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8 张泽;;中国“和平崛起”与多边外交——多边外交对我国的积极作用、挑战和应对建议[J];党史纵横;2006年04期

9 沈国放;;新形势下看中国的多边外交[J];世界知识;2006年17期

10 吴建民;;多边外交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重新认识多边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斌;;中国中亚多边外交的限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孙西辉;;新中国60年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3 陈东晓;;新中国多边外交的继承与创新:时代景观和战略思考[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蔡佳禾;;周恩来与1954年印支问题日内瓦会议——从多边外交视角进行的研究[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5 叶青;;试析新中国参与国际多边合作的理念演变及动因[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余丽;;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看和谐世界的建构[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赛力;;和平发展的中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世界共赢[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富强 覃文宇;陈健畅谈“联合国和中国的多边外交”[N];广西政协报;2007年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吴妙发;我多边外交不断扩展 金砖峰会添重要一笔[N];解放日报;2011年

3 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陈健;中国多边外交面临新课题[N];解放日报;2011年

4 罗建波;中国的多边外交[N];学习时报;2005年

5 国际问题专家 华益声;中国多边外交助力阿富汗重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6 吴妙发;中国联合国多边外交魅力独具[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早报记者 黄翱;李保东出任副外长主管军控[N];东方早报;2013年

8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杨洁勉;中国多边外交的一次伟大实践[N];文汇报;2006年

9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张贵洪;国际体系处关键转型期 我与联合国共迎新机遇[N];解放日报;2011年

10 李双伍;多边外交闪亮国际舞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冷战后中国东亚多边外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国伟;中国多边外交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国燕;论冷战后中国的多边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波;新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浩;迈向世界大国之路——对中国实施多边外交的探讨及展望[D];外交学院;2003年

6 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刘晓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D];辽宁大学;2012年

8 冯晨旭;革命后国家的多边外交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大国;试析中国的多边外交[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27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27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