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风险特性及其治理之道
本文关键词:“网络暴力”的风险特性及其治理之道
【摘要】:当前人们对"网络暴力"内涵的解析虽已逐渐由"暴力信息论"向"暴力行为论"转变,但没有深刻揭示它基于网上网下的群体交互行动而具有的风险特性,即行为事件的突发性、实施主体的模糊性、演化过程的难控性、表现形式的舆论性、行为后果的实在性和不确定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暴力治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风险治理。其治理之道,应在于确立"多元合作,共担风险"的理念,积极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网民群体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互动和合作,从而构造一个"党政主导、法治保障、技术支撑、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风险治理共同体。
【作者单位】: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杭州行政学院)市情研究所;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风险 失范行为 治理共同体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风险社会视域中的‘网络暴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批准号12CSH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69
【正文快照】: 1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以“网络暴力”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国内关于“网络暴力”最早的文献发表于《每周电脑报》1999年第9期,标题为《网络暴力来自何方》,作者是美国ZD实验室主任Peter Coffee。但从该文的表述情况来看,文中的“网络暴力”指的主要是对网络系统的技术性攻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雯;桂勇;;网络舆情不等于网络民意——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思考[J];新闻记者;2014年12期
2 桂勇;郑雯;;现实世界能否影响网络社会?——一项基于社会群体视角的研究尝试[J];新闻大学;2014年06期
3 江根源;;青少年网络暴力:一种网络社区与个体生活环境的互动建构行为[J];新闻大学;2012年01期
4 Peter Coffee;;网络暴力来自何方[J];每周电脑报;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方炳;;“网络暴力”的风险特性及其治理之道[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5期
2 陈美华;陈祥雨;;网络欺凌现象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法律预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张志安;张美玲;;网民社会心态与舆论引导范式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5期
4 姚宁;黄伟;;中国青年网络欺凌的安全保护——以日本网络欺凌防护措施为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04期
5 桂勇;李秀玫;郑雯;黄荣贵;;网络极端情绪人群的类型及其政治与社会意涵 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4)的实证研究[J];社会;2015年05期
6 彭海静;;一个“亲密”又疏离的时代——论新新媒介下“线上”与“线下”的人际传播[J];视听;2015年07期
7 张书军;姚煜;;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在校生校园暴力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侯亦菲;;青少年网络行为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赤子(中旬);2014年12期
9 侯亦菲;;青少年网络行为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赤子(上中旬);2014年10期
10 马中红;;2012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J];青年探索;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久浩;洪威雷;;网络民意的现实困境分析[J];东南学术;2013年05期
2 胡沈明;赵振宇;;微博表达:意见与关系的重构[J];国际新闻界;2012年12期
3 相清平;;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网络民意研究回顾与建议[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4 剌啸媛;;网络民意的合法性阐释[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陈华栋;蒋颖;;关于“网络民意”的一些思考与对策[J];求实;2009年10期
6 陈淑琼;;网络民意调查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网络财富;2009年17期
7 肖燕雄;陈志光;;匿名、假名与实名之别——以铜须事件为例解析网络论坛中的网民行为[J];当代传播;2007年04期
8 余建华;;网络社会研究将向何处去?——兼评近十年来国内网络社会研究成果[J];未来与发展;2007年06期
9 陶文昭;;正确对待网络民意[J];红旗文稿;2007年11期
10 李一;;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晓丹;;网络暴力现象中的青年心理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22期
2 鄢烈山;孟波;;天使还是魔鬼——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J];理论参考;2009年08期
3 江根源;;青少年网络暴力:一种网络社区与个体生活环境的互动建构行为[J];新闻大学;2012年01期
4 ;刘晨:杜绝网络暴力[J];求是;2013年11期
5 李奋飞;;应该怎样看待“网络暴力”[J];中国检察官;2013年17期
6 王秀平;;网络暴力公益诉讼的法律保障[J];青年记者;2014年20期
7 周国平;;“网络暴力”何时休?[J];中国信息界;2006年13期
8 英恩;;网络暴力:骂声窒息自由[J];软件工程师;2006年12期
9 郝香;;网络暴力成因及防治[J];东南传播;2007年10期
10 陈妍妍;;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与防范对策——从丁香小慧等事件引发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晋;;面对人肉搜索——倡导合理适度 拒绝暴力侵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光华;;网络暴力中“群体极化”倾向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中;网络暴力第一案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8年
2 路芳 山西财经大学;是什么促成了网络暴力[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张立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浅谈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4 张伟;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N];西部法制报;2012年
5 王彬彬;发达国家如何治理网络暴力言论[N];学习时报;2013年
6 太行日报社 王新平;网络暴力传播消除对策研究[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7 舒锐;人肉搜索让网络暴力击鼓传花[N];人民法院报;2014年
8 吴学安;制止网络暴力需要加大执法力度[N];法制日报;2014年
9 苏润;人肉搜索让网络暴力击鼓传花[N];人民邮电;2014年
10 严宝康;网络暴力之风不可长[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宁宁;论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及治理[D];河北大学;2010年
2 袁智玲;和谐语境下的网络暴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3 李舒慧;网络暴力语言现象探析[D];渤海大学;2013年
4 梁丽莉;法律规制视角下的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刘莹;政府监管网络暴力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6 左晓光;网络暴力的法理学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7 胡翔;中学生网络暴力及其防治[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倪艳楠;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赵淑岩;网络暴力现象及其引导和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云卿;失范的“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6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4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