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归因理论——不确定性的维度及其认知挑战

发布时间:2017-08-29 16:10

  本文关键词: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归因理论——不确定性的维度及其认知挑战


  更多相关文章: 归因理论 不确定性 认知 国际安全 合作与冲突


【摘要】: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以及一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任一维度内均发挥着作用。作者构建了一种新的行为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的五个维度不仅能各自独立地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不同困难,而且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对人们的认知构成了更加难以应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认知挑战在冲突情境与合作情境中的表现是有所区别的。缺乏对这些不同的、并且能够互相影响的挑战的认识已然对国际关系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把握好这五个维度,了解人们在理解它们时易于出现的各种偏差,对于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理论框架还指向一些特定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可以通过经验与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
【关键词】归因理论 不确定性 认知 国际安全 合作与冲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际战略的分析框架与分析工具研究”(项目号12BZZ05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历史中的战略行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比较”(项目号11JJD810017)的支持
【分类号】:D815.5
【正文快照】: 前言不确定性,或者说“信息的不完全性”(incomplete information),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事实。它让我们在生活中时不时得经历点儿令人哭笑不得的挫败,却又让我们的生活因这种挫败而充满了戏剧性。因此,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不确定性在包括国际政治在内的社会科学中一直占据着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凯;唐世平;;安全困境与族群冲突——基于“机制+因素”的分析框架[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3期

2 林民旺;;国家声誉的塑造与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彭小凡;谢德光;张大均;;愤怒的聚光灯效应对个体新闻阅读的归因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柏松;中国新安全观及其安全战略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丁凤琴;共变信息中双文化认同群体捐助行为群际归因的认知加工偏好[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成;;国际安全与大国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彭光谦;;国际安全领域的几个新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12期

3 威廉·维尔士;约瑟芬·希福尔;朱宏;;从执法警官的视角看警方对患有精神疾病人士的处置方式(一)[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慧;;论当代国际安全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5 梁艳菊;关于新国际安全观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杨成绪;;SIPRI第一本中文版年鉴 1999: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J];世界知识;2000年13期

7 陈华杰,胡承统;和平发展:塑造美国对中国的新认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吴兆雪;马延琛;;中国新安全观与构建和谐世界[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6期

9 吴兆雪;马延琛;;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国际安全的根本出路[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10 迈克尔·霍华德;张蒂;吴志成;;国际安全中联合国作用的历史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平;;我们为什么想要民主?[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黄琪轩;;国际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赵月枝;;数字时代中国对国家主权和技术自治的维护:希望、讽刺与不确定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朴贞子;;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方案及原则[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6 潘忠岐;;实力与安全的背离——重新审视建构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基础、原则和模式[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刘国新;;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中的运用[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杜娟;;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论: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研究的新发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9 周守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真善美辩证统一观[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杭生;杨敏;;当前我国社会矛盾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一种社会实践结构性变化的新视角[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贞晔 刘彬 中国政法大学;从《国际组织》和《国际安全》看国际政治研究前沿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朱明权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推动美俄核裁军 加强国际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庆功;2007:战事犹酣[N];中国国防报;2007年

4 李宣良 王春生;国际安全面临多样化挑战[N];延安日报;2007年

5 记者 戎昌海 郑汉根;国际安全政策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 章念生;北约将加强与中国接触[N];人民日报;2006年

7 阎月凡;非传统安全威胁冲击全球[N];北京日报;2006年

8 谢如连 卞文佐 曹华;危及国际安全的“毒瘤 ”[N];解放军报;2003年

9 记者林川;国际安全与防恐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杨洁篪会见美国代理副国务卿约翰·鲁德[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鸿玺;论美国中亚战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徐蓉;冷战后军事干涉的理论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顾坚;中阿关系中的双边认知(1949-200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李昕;国际组织中的制度变化和制度适应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孙德刚;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姜海南;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D];暨南大学;2007年

9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王扩建;转型期地方核心行动者行动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丹;从“社会文化透镜”分析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D];外交学院;2007年

2 张磊;和平崛起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讨论[D];武汉大学;2005年

3 阎博;新世纪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4 周巧生;英德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差异原因研究(1950-1960):认知与身份的视角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及其创新[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乃兵;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D];吉林大学;2004年

7 宋立娟;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孟祥玲;论国际新安全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霞;预防性外交分析:问题与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清;国际安全社区建设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4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54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