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角下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智慧城市视角下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数字鸿沟 信息社会
【摘要】:我国许多城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容易带来社会排斥问题。在分析智慧城市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社会排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30个国内外准智慧城市的社会排斥度。研究发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倾向于加剧社会排斥,而影响社会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城乡收入差距、个人文化素质、社会组织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数字鸿沟 信息社会
【基金】: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专项经费特聘教授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地城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及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5BAG10B00)
【分类号】:D669;F49
【正文快照】: 一、引言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获得世界各地不同程度的重视,并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形态。中国的许多城市,如宁波、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均已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中予以积极推动。尽管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德平;唐莉华;;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赵蕖芳;李兴民;;论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排斥”与政府之责任[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3 聂开琪;;论社会排斥的法律消解——以艾滋病病人社会排斥问题为核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5期
4 郑渝川;;从猎杀女巫说起:为什么会有极端社会排斥[J];学习博览;2013年05期
5 黄蕾;;从社会排斥的视角看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弱势地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6 钟涛;吴国清;;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刘召;;欧盟治理视角下的社会排斥问题与应对[J];新疆社科论坛;2009年02期
8 肖云;邹力;;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7期
9 孟f ;黄佳豪;;“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10 冯倩;;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广海;;处于社会排斥中的弱势群体[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野;崔璐;;社会排斥对大学生自我关注的影响:权力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方巍;倪锡钦;;青年民工社会排斥本土化特点探索——以中国沿海城市杭州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梦思;杨东;;社会排斥个体对模糊笑脸的辨认优势[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晓露;李晔;丁哲希;;社会排斥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斌;马红宇;;怀旧缓解心理疼痛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杨慧;;从社区社会工作视角看艾滋病的社会排斥问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张姝s,
本文编号:782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8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