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安全角色”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4 07: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安全角色”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洋 安全 角色 中国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安全角色定位、角色表现以及所面临的角色冲突。本文认为,目前中国正在以一种"安全利益攸关者"及"安全维护参与者"的身份角色出现在印度洋地区安全架构中,但中国的新角色还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模糊性,并面临某种程度的角色冲突。中国应提高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和自信心,进一步强化在印度洋上的软性军事存在,逐步适应自身的新角色,以缓解当前面临的所谓新旧角色转换冲突。与此同时,中国应以构建"安全与和谐的印度洋"为目标,提倡合作安全,加强海上外交,以缓解角色内冲突,实现"利益平衡"与"威胁平衡"。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关键词】印度洋 安全 角色 中国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亚太战略格局变化与中印关系研究”(skzx2015—sb22)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新世纪以来,随着印度洋地区以海权角逐拓展的海外利益;中国是否应该为印度洋地区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以及一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些涉及能源安全的众多海上非传统安全议题被当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国家利益分析视角入手来安全化,中国对印度洋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德刚;;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柔性军事存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彭启福;;“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冯永强;;公司性质的争议:从视角组合的角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方新普;黄文仁;金育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体育整合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丁德光;陆林;;旅游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付京香;;加拿大女性杂志的女性观——以《城堡女主人》杂志(Chatelaine)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7 冯向东;;不确定性视野下的教育与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8 沈杰;;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进程与新近探索[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亓华;李雯;;中美联办普北班中、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模式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慧珍;;高校治理的制度问题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德强;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谢丽生;转型期E镇农村初中师生冲突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袁帮福;转型期河口古镇保护的冲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敏;政治学视野中的侦查权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阿娜;库恩范式理论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合理性解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吴思;我国转型期经济成果的分享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春燕;师生课堂冲突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萌;校长校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马海明;新时期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安德鲁·塞尔斯;洪小荣;林达丰;;关于中国在缅军事基地的谣传[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2 赵全胜;;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双领导体制”[J];美国研究;2012年01期

3 刘中民;;中国应明示海外基地计划[J];海洋世界;2010年07期

4 孙德刚;;法国非洲战略中的海外军事基地:一项历史的考察[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刘新华;;力量场效应、瓜达尔港与中国的西印度洋利益[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帆;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唐鹏琪;印度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02期

3 孟祥青;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7期

4 吴心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转变[J];美国研究;2002年03期

5 程传林;日本“有事法制”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J];国际论坛;2004年06期

6 卢新德;论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扩张性[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7 吴心伯;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郭忆薇;;论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演变[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9 胡文秀;;国家崛起的安全战略与中国的选择[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太宇;;论清教思想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庆忠;;论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安全战略体系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柳丰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邱德华;区域水安全战略的仿真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胡德勇;我国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中国军力报告》与美对华安全战略[D];复旦大学;2008年

2 黎文龙;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理论与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3 何穆;新时期东亚安全问题及俄罗斯的东亚安全战略[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陈莹;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5 李惠臻;冷战后中美安全战略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吴伟兴;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7 刘慧;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晶;21世纪初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邵君昱;美国21世纪“重返”东南亚的安全战略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照飞;进攻还是防御?[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0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90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