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 社会公正思想 现实应对
【摘要】:本文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原则,依循从考察历史到概括内容再到回应现实的思维路向,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主要渊源,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发展脉络,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剖析了当前社会公正的实然境遇,并对社会不公的解决作了尝试性思考。 本文认为,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是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集中表现,是关于社会公正实践主张和观点的理论体现,是用来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进行的自我确证。得出这些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环节逻辑论证。 首先,中国共产党“凭借什么支撑”进行社会公正实践,即主要渊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中国传统的社会公正思想和西方的社会公正思想,分别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主要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公正实践则为其之后的实践提供了主要经验教训。 其次,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主张的内在深化过程,,即发展脉络部分。主要经历了一个从打破平均主义和提倡效率,到坚持效率优先,再到特别注重公平的思想演变和认识深化的历程。 然后,总结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主张的理论性体现,即主要内容部分。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公正的方式、思路和主旨上的逻辑转换,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制度基础、以改革为实现路径、以“三个有利于”为检验标准、以“四个公平”为保障机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旨,凸显了社会公正思想鲜明的实践性、辩证的统一性、浓郁的时代性、张扬的价值性和应然的趋势性等主要特点。同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还取得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 最后,回应现实挑战,即现实应对部分。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社会各领域不同程度社会不公问题的“实然”挑战。要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公正问题,必须从主体向度、辩证向度和比较向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审视,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对于现实问题的求解,要先从理念层次强化执政主体的公正理念,再从具体方法层次来设计、制定应对措施以及作出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 社会公正思想 现实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论10-29
-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0-15
- 一、 问题提出及概念界定10-14
- 二、 研究意义14-15
-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15-25
- 一、 研究现状15-24
- 二、 研究述评24-25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框架25-26
- 一、 研究思路25-26
- 二、 主要框架26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26-29
- 一、 研究方法26-27
- 二、 创新之处27-29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主要渊源29-61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源流29-42
- 一、 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为理论基础29-34
- 二、 以中西方社会公正思想为理论资源34-42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的经验借鉴42-61
- 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的发展42-58
- 二、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的经验58-59
- 三、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实践的教训59-61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发展脉络61-88
- 第一节 提倡效率(1978——1991)61-66
- 一、 “打破平均主义”61-63
- 二、 “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63-66
- 第二节 效率优先(1992——2003)66-71
- 一、 通过提高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是一个政治问题66-68
- 二、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68-70
- 三、 通过多种政策和体制来促进社会公平70-71
- 第三节 注重公平(2004——)71-88
- 一、 注重社会公平72-74
- 二、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74-75
- 三、 社会公正认识进一步深化75-88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88-133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逻辑转换88-98
- 一、 在追求公正方式上由政治运动向制度保障转变88-91
- 二、 在追求公正思路上由革命向改革和发展转变91-96
- 三、 在追求公正主旨上由同质均等向共同富裕转变96-98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容98-113
- 一、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制度基础98-101
- 二、 以改革为实现路径101-103
- 三、 以“三个有利于”为检验标准103-105
- 四、 以“四个公平”为保障机制105-112
- 五、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旨112-113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特征113-121
- 一、 鲜明的实践性113-115
- 二、 辩证的统一性115-116
- 三、 浓郁的时代性116-117
- 四、 张扬的价值性117-119
- 五、 应然的趋势性119-121
-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实践总结121-133
- 一、 理论指导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理论创新相结合121-122
- 二、 基本前提上要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122-124
- 三、 最高原则上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124-127
- 四、 基本方法上要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127-131
- 五、 基本思路上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131-133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现实应对133-172
- 第一节 当前社会公正的实然境遇133-147
- 一、 基于范畴视阈和时序视阈的实然剖析133-141
- 二、 社会不公的影响探析141-147
- 第二节 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公正问题147-157
- 一、 看待当前社会公正问题的三重向度147-152
- 二、 当前社会公正问题的原因透析152-157
- 第三节 对当前社会公正问题的应对思考157-172
- 一、 不断回应现实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成熟的重要环节157
- 二、 推进社会公正实践的对策分析157-172
- 结语172-175
- 参考文献175-188
- 致谢188-19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1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天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J];党的文献;2009年03期
2 孙业礼;;共同富裕: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寻[J];党的文献;2010年01期
3 张世鹏;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回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1期
4 王中汝;;论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5 冯颜利;公正与正义[J];道德与文明;2002年06期
6 曾建平;郜志刚;;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逻辑生成——基于《哥达纲领批判》视阈[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7 龚培兴;潘泽林;;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是党执政为民的要求[J];党建研究;2006年10期
8 任政;;试论胡锦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J];党史文苑;2010年08期
9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年10期
10 任荣;;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公正的演进历程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忠民;[N];北京日报;2007年
2 程恩富 谭扬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刘相 陈家付 臧传琴;[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陈恒;[N];光明日报;2011年
5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丛亚平 李长久;[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义平;[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N];人民日报;2005年
8 ;[N];人民日报;2008年
9 ;[N];人民日报;2010年
10 任理轩;[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重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峰;新时期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宏;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社会公平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8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9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