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功能变迁研究(1949-1956)

发布时间:2017-09-06 16:28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功能变迁研究(1949-1956)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政协 政治协商 政治改造 政治动员


【摘要】:任何政治都是时间中的政治,只有将政治放在历史中才能理解当代政治制度的构建和走向。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的政治概念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和国家政治生活相结合,着眼于1949年至1956年间人民政协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在历史任务的阶段性变化中剖析其政治功能演变,试图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人民政协政治功能变迁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鉴于现实条件的局限,建国程序由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直接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现实选择代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理想建国模式。第一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肩负建国重任,在军事胜利基础上赋予了新中国政权一定的合法性,对分散的群众性组织通过行政化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充分发挥了立宪建国、合法性和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形态的基础。人民政协全体会议闭幕后,根据共同纲领,国家权力交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委会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辅助中央人民政府工作。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很多重大决策和议案在全国委员会层面上作出最终决议后由全国委员会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由此,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具有一定的权力属性,充分发挥了政治协商功能。随着政治运动的开展,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迅速下降,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由团结为主变为以团结为目的的政治斗争,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功能弱化,其政治改造和动员功能逐渐凸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国家权力真正实现了由人民政协、中央人民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转移,人民政协由代权力机关和统一战线组织双重身份归位于统一战线组织单一身份,其作为代权力机构的全体会议不复存在。为配合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任务,归位后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效力大打折扣,政策宣传和思想改造成为工作常态。
【关键词】:人民政协 政治协商 政治改造 政治动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8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文献综述9-15
  • (三)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15-16
  •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16-18
  • 一、建国大业:作为代权力机关的人民政协(1949)18-25
  • (一)建国程序的重大调整18-20
  • (二)人民政协过渡性的组织结构20-21
  • (三)人民政协过渡性的功能属性21-25
  • 二、协商、改造与动员:人民政协权力属性的淡化(1950-1953)25-35
  • (一)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变化25-27
  • (二)人民政协协商功能的发展与衰退27-30
  • (三)人民政协政治改造和动员功能的凸显30-35
  • 三、咨议与改造: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1954-1956)35-47
  • (一)人民政协性质的讨论与任务的变化35-38
  • (二)人民政协内外部组织结构的变化38-42
  • (三)人民政协功能的重新定位42-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琴;努力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何萃法;政治协商在发扬民主中的重要作用[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陈华光;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党员委员应自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S1期

4 文世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发展[J];四川统一战线;2001年09期

5 黄海霞;政协委员的忧患意识[J];w挛胖芸,

本文编号:804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04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