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化时期李登辉的改革策略及其问题
本文关键词:台湾民主化时期李登辉的改革策略及其问题
【摘要】: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化初期弱势接班,利用制度规则进行人事调整,进而达到集权的目的。面对党内"非主流"派的挑战,李登辉精于策略安排,巧妙利用党内派系斗争、党外反对势力和社会力量,借力打力,顺水推舟,较快完成台湾民主改革。正是由于李登辉挑动并利用省籍隔阂的策略安排,在其任内族群矛盾空前扩大,分离主义思潮高涨,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动荡,给两岸关系埋下诸多不安定因素。出于对权力的贪恋,他与地方派系勾结,纵容"黑金政治"猖獗,致使政治乱象丛生。同时,李登辉也没有彻底解决台湾转型正义的问题,使国民党始终未能摆脱威权作风和思维方式,也导致台湾社会至今难以走出威权阴影。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李登辉 民主化 转型正义 族群矛盾
【分类号】:D675.8
【正文快照】: 1988年初,蒋经国开启台湾自由化改革后不久与世长辞。李登辉作为蒋经国的继任者,弱势接班,但他精于策略运用,巧妙利用国民党派系斗争、党外反对势力以及不断高涨的社会运动等多方力量,聚拢权力,借力打力,较快地完成了台湾民主改革,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民主先生”。然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木;;“独立”的背后是卖国——评李登辉《台湾的主张》[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3期
2 桂植斌;;我的首次台湾之行[J];今日湖北;2000年11期
3 王海峰;《台湾论》侮辱台湾同胞的感情[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3期
4 李家泉;台湾的李登辉和“后李登辉时代”[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张明新;热心公益事业的台湾人——大陆传媒记者访问团访台观感[J];两岸关系;2001年01期
6 默言;警惕:《台湾论》借尸还魂[J];台声;2001年04期
7 李家泉;“爱台湾”乎“祸台湾”乎 ?[J];台声;2001年05期
8 郑坚;一个台湾人的抉择[J];台声;2001年07期
9 盛志耘;亲密接触──台湾听友[J];台声;2001年09期
10 陈素;胡说八道的《台湾论》[J];两岸关系;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楠;;台湾交流体验[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2 程光;;“文化台独”及其对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影响[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澎;;试论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妇女的“皇民化”塑造[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文生;;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为了中国的和平统一[A];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物成就大典[C];2008年
6 王淑翩;;从为台湾意识“正名”看中央对台政策[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7 杨齐福;;移民与清代台湾科举制度[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淑静(台湾);“台湾经验”是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陈晓星;嫁到台湾还好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现为台湾逢甲大学交换学生 唐黎 台北大学教授 郑又平;两岸互动从“心”开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徐蕾;感受台湾人的节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修磊;台湾保钓人士希望 两岸联手保钓[N];国防时报;2010年
6 钟焰;和平统一对台湾的好处[N];联合时报;2000年
7 华庆;今年以来台湾新领导人干了些什么?[N];联合时报;2001年
8 专栏和小说作者、某媒体驻台湾记者 亢霖;“卖台湾”与“爱台湾”[N];中国经营报;2011年
9 石河;围绕靖国神社看台湾一些人的媚日嘴脸[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姚佳威;揭秘台湾“K街攻略”[N];南方周末;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怡洁;台湾家庭在沪居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小新;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宝华;台湾“立委”选制与立法运作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伟;台湾“宪改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唐黎;中美建交以来台湾对美游说团体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杜晔雯;论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影响美国对台决策的历史、特点及限度[D];复旦大学;2009年
4 叶成城;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的两岸因素与中美互动博弈[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5 马真;台湾核武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胡若愚;台湾在联合国所谓“代表权”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夏先强;台湾“总统府”组织及职能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聂学林;台湾民粹主义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安宁;试析美国会对台决策中的国会非正式议员组织-“台湾连线”[D];外交学院;2015年
10 舒瑶;“台太”的社会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5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0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