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思想和理论并运用于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本文尝试以实现路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实现路径中的主体、制度保障、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争夺等要素,来研究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第一章,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内涵和类型。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路径的类型有不同的认识,我们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准确内涵,并对各种路径进行分类。第二章,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的提出,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自身时代性和科学性发展的诉求,更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斗争的客观要求。第三章,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存在的问题。主体、制度保障、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四个重要要素。这一章通过分析各个要素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建设的举措。通过完善主体、加强制度保障、推进理论创新以及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等措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0.1 研究概述7-9
- 0.2 研究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9-11
- 0.2.1 研究意义9-10
- 0.2.2 研究方法10
- 0.2.3 创新之处10-11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内涵与类型11-16
-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内涵11-15
- 1.1.1 学术界不同看法11-12
- 1.1.2 笔者述评12-15
-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类型15-16
- 第二章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必要性16-22
- 2.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需要16-18
- 2.1.1 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6-17
- 2.1.2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模式17-18
- 2.1.3 推动改革开放实践18
-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诉求18-19
- 2.2.1 正确看待理论创新的地位19
- 2.2.2 理论创新要求与时代同进步19
-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斗争的要求19-22
- 2.3.1 话语主流地位的争夺20
- 2.3.2 话语传播方式的选择20-21
- 2.3.3 话语内容民族性的提升21-22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存在的问题22-33
- 3.1 主体自身不完善22-26
- 3.1.1 党和领袖的作用发挥不充分22-24
- 3.1.2 部分群众自身能力存在不足24-25
- 3.1.3 少数高校理论研究者作用不突出25-26
- 3.2 制度保障不充分26-28
- 3.2.1 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26-27
- 3.2.2 学科制度有待完善27-28
- 3.3 理论创新存在不足28-30
- 3.3.1 政治学术化和学术政治化现象突出29
- 3.3.2 理论创新前沿性不够29-30
- 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面临的挑战30-33
- 3.4.1 传播媒介利用较少30
- 3.4.2 大众化程度低30-31
- 3.4.3 文化软实力薄弱31-33
- 第四章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建设33-43
- 4.1 完善实现路径的主体33-36
- 4.1.1 加强党和领袖的主体作用33-34
- 4.1.2 提升人民群众自身的能力34-35
- 4.1.3 发挥高校理论研究者在传播和话语解读中的优势35-36
- 4.2 加强制度保障36-38
- 4.2.1 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36-37
- 4.2.2 健全学科制度37-38
- 4.3 推动理论创新38-39
- 4.3.1 坚持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38-39
- 4.3.2 理论创新要更具有前沿性39
- 4.4 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39-43
- 4.4.1 促进宣传媒介革新39-40
- 4.4.2 推进话语方式转变40-41
- 4.4.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改变不适应时代需要的话语方式[J];青年记者;2013年01期
2 刘忠;“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与话语方式[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3 南方朔;;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J];南风窗;2010年01期
4 刘春鹏;;刘春鹏:走出官话套话的怪圈圈[J];理论学习;2013年03期
5 何向阳;;介入近代史的深层[J];法制资讯;2012年10期
6 李北方;;政府为谁服务[J];南风窗;2013年15期
7 解国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8 江作苏;党的执政能力与新闻文化建设[J];新闻前哨;2004年10期
9 钟新;;在世博会上讲故事[J];刊授党校;2010年1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林;黄鑫;;中西方政府新闻言论的话语方式[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凯旋;;用镜头在历史关节点刻上闪亮的光点——议重大事件中摄影报道的独特话语方式[A];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钊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反语言:构建身份的特殊话语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姜学君;当代话剧,探寻写意性话语方式[N];文艺报;2008年
3 媒体从业者 李勇;从“变话”看六十年变化[N];人民日报;2009年
4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王南n\;中国梦的话语方式[N];湖北日报;2014年
5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何云峰;这是礼貌,,更是规范[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婷;戏仿电影台词 网络最热话语方式[N];文汇报;2011年
7 韩震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改进我们的话语方式,重构概念术语[N];北京日报;2014年
8 刘士林;反映和再现有中国本土经验的话语方式[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怡梦;“神吐槽”真有那么神吗?[N];中国艺术报;2013年
10 资深媒体人 姬宇阳;长大成人[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广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黄妍;从延安鲁艺文学活动看延安文人话语方式的变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连任;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方式大众化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彦霞;20世纪女性文本的话语方式[D];郑州大学;2000年
5 范圆媛;中国电视游戏节目的话语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媛;词语堆积的文化断层[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1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