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困境”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朝核困境”及其影响
【摘要】:当前,朝核问题陷入“朝鲜执意拥核,美国拒绝谈判”的困境之中,相关各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诉求及政策指向日趋对立,朝核问题迟迟没有纳入解决轨道,实质上处于失控状态,由此给中国及地区安全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凸显。对此,中国应在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原则的同时,明确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的优先性,反对韩美危及地区和平的极端无核化举措;在坚持“朝鲜必须彻底弃核”底线的同时,着眼于朝核进程的冻结与朝核问题的管控。中国应将朝鲜弃核目标灵活分解为长远目标(完全的、可验证的、不可逆的弃核)和近期目标(不研发、不试验、不扩散),推动朝鲜“止核”而不是“弃核”。解决朝核问题亦不应该以中朝关系倒退为代价,朝核问题只是中朝关系议题之一,而不是中朝关系全部,中朝应该合理管控核导分歧,不应该让核导分歧无限扩大,避免将朝鲜推向美日,导致中国对朝影响力和半岛事物话语权受到削弱。中国的政策选择仍应该是以推动六方会谈重启与转型为主。六方会谈是否能够促使朝鲜最终彻底弃核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六方会谈仍是冻结朝鲜核导进程,促使朝核问题得到管控,确保半岛和平稳定的不可替代的多边机制。一方面,中国应推进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同时启动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变的“并行谈判”,以多边机制、第三国身份对美朝双方进行协调、劝导、约束、监督,重建对彼此的信任。另一方面,中国还应该积极推动六方会谈的转型,加强实体化和机制化建设,扩充会谈功能,使会谈兼具东北亚安全风险调控功能,将六方会谈发展成维护和平合作、促进发展繁荣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总之,中国应该与国际社会一道,在促使朝鲜弃核的同时满足朝鲜安全关切,缓和朝鲜与美日韩紧张关系,接纳和帮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改善朝鲜民生,最终使朝核问题“软着陆”。
【关键词】:朝核困境 美国 朝鲜 六方会谈 中朝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15.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20
- 一、研究意义8-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7
- (一)研究现状综述10-16
- (二)研究综述小结16-17
-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17-18
- (一)研究框架17-18
- (二)研究方法18
- 四、创新点与不足18-20
- (一)可能的创新点18-19
- (二)研究的难点19-20
- 第一章 21世纪以来东北亚大国结构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的新变化20-28
- 一、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视角下的朝核问题20-22
- 二、国内层次——朝鲜的脆弱性22-23
- 三、区域内层次——韩国的主动性23-24
- 四、域外邻接国家——中俄日24-26
- (一)中国的半岛对等外交24-25
- (二)日本的对韩一边倒外交25
- (三)俄罗斯的半岛平衡外交25-26
- 五、世界级力量——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26-28
- 第二章 “朝核困境”的显现与固化28-34
- 一、“朝核困境”内涵的界定28-29
- 二、“朝核困境”的表现29-34
- (一)朝执意拥核以确保政权安全29-30
- (二) 美高悬谈判门槛以维持朝核问题热度30-34
- 第三章 “朝核困境”对地区安全和中国的影响34-44
- 一、朝鲜半岛形势更加严峻34-36
- (一)朝鲜弃核更加困难34-35
- (二)韩国拥核声浪迭起35
- (三)朝鲜发生核事故的现实威胁35-36
- (四)半岛爆发核战争的潜在威胁36
- 二、东北亚和平稳定遭到破坏36-40
- (一)双方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不断升级37
- (二)美韩企图推动朝鲜政权发生变化37-40
- 三、美日借机加大对华遏制围堵40-44
- (一)美借机巩固整合东北亚联盟体系40-41
- (二)美韩借机强行部署萨德系统41-42
- (三)日趁乱加强军事存在42-44
- 第四章 中国的基本原则和政策选择44-55
- 一、基本原则44-49
- (一)准确把握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的辩证关系44-46
- (二)“朝核问题的冻结与管控”成为最紧迫任务46-47
- (三)解决朝核问题不应以中朝关系倒退为代价47-49
- 二、推动六方会谈尽快重启与转型49-55
- (一)重启六方会谈仍是最优选项49-50
- (二)利用韩美分歧清除重启会谈的“前提条件”障碍50-51
- (三)在六方会谈框架内推进“并行谈判”51-53
- (四)推动六方会谈转型为地区和平提供机制保障53-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慧娟;;清代调整中朝关系措施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于美华;;中朝关系究竟怎么样[J];世界知识;2008年04期
3 满海峰;;新时期中朝关系定位与中朝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明星;;超越传统与现代——评《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1626~1894年的中朝关系》[J];当代韩国;2013年02期
5 苑宏光,李荔;论晚清时期的中朝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李南周;朝鲜的变化与中朝关系——从“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到“实利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9期
7 新华;;中朝关系面临的几次重大考验[J];人才资源开发;2012年11期
8 王文;;朝鲜不应伤害中国民意[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07期
9 陈福国;;中朝关系中的几次重大考验[J];晚报文萃;2012年17期
10 于洪洋;巴殿君;;论中朝关系及中国的作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晶;权红;;冷战时期的中朝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余伟民;;苏联的选择与中朝关系的形成(1945—1953)[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3 金成镐;李花子;;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纪要[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王政尧;;《燕行录》:17~19世纪中朝关系史的重要文献[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守勇;中国认准一条:朝鲜稳定好[N];国防时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塑造正常的中朝关系[N];东方早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秦轩 张哲 实习生 郑李 陈璇;中朝关系一甲子[N];南方周末;2010年
4 赵兴胜;“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中朝关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早报记者 方晓;“60年了,该厘清朝鲜战争这段历史了”[N];东方早报;2010年
6 记者 杨讴;温家宝与朝鲜总理金英日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09年
7 王晴;朝鲜面临选择:国际制裁或重返六方会谈[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 沈志华;一水之交:中朝关系溯源[N];中国经营报;2014年
9 ;张德江与朝鲜领导人共同出席《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50周年纪念宴会[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赵嘉鸣;回良玉会见朝鲜内阁总理朴凤柱[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喜顺;“朝核困境”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2 周玲;冷战前后中朝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倪悦;中朝关系的形成、特征和新变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林声扬;试论朝鲜停战至中国文革前的中朝关系[D];延边大学;2009年
5 王俊祥;论甲午战后中朝关系演变(1895—1900)[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岩;试论朝鲜近代对华观的嬗变[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3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