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朝贸易述论(1840-1910)
发布时间:2017-09-14 23:33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朝贸易述论(1840-1910)
【摘要】:本文以近代中朝贸易为研究对象,论述了1840—1910年间中朝贸易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近代中朝贸易的特点及其评价。正文主体由四部分组成,即“宗藩关系”下的中朝贸易、双轨并行体制下的中朝贸易、近代条约体制下的中朝贸易、近代中朝贸易的特点及其评价。 所谓国际关系体系,即“各种国际战略力量之间交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它的具体表现形态,就是国际关系格局。”东亚封贡体系便是“东亚世界”内一种迥异于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国际关系,中国因其雄厚超群的实力成为这一体系当之无愧的中心。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地理位置与中国接壤,,加之近代东北亚局势变幻,更使得中朝两国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研究中朝近代贸易关系具有典型性,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 1840、1876年,中朝两国先后在强力逼迫下步入近代,两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1882年以前,中朝贸易虽然受到日本的冲击,但仍沿着“宗藩关系”下的贸易模式进行。直至1882年,中国越来越意识到来自西方列强以及日本的威胁,于是在政治上加强对朝鲜的干涉与控制,在经济上表现为与朝鲜签订近代意义的通商章程,将传统朝贡贸易与近代商约下的贸易相结合。清政府意在巩固中朝宗藩关系,但同时也促成了中朝近代贸易关系的形成。至甲午战前,在对朝输出方面,中国几乎与日本平分秋色,打破了日本对朝经济的“独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中朝宗藩关系终结。中国对朝贸易额虽在战后几年得到恢复,但已无力与日本抗衡。至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中朝贸易不再具有独立意义。 本文试图对近代中朝贸易进行系统梳理,揭示中朝经贸关系对两国历史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和朝鲜半岛未来关系的走向。
【关键词】:近代 中朝贸易 东北亚国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2;K312;F75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8
- 引言8-12
- (一) 原始资料8-9
- (二) 国内专著9-10
- (三) 国外著作10
- (四) 期刊论文10-12
- 一、 “宗藩关系”下的中朝贸易12-24
- (一) 清代中朝宗藩关系概述12-17
- (二) 宗藩关系下的中朝传统贸易17-24
- 二、 双轨并行体制下的中朝贸易(1882—1894)24-36
- (一) 中朝贸易转型的背景24-30
- (二) 中朝贸易的变化与发展30-36
- 三、 近代条约体制下的中朝贸易(1895—1910)36-42
- (一) 甲午战后中朝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36-39
- (二) 1895—1910年间的中朝贸易39-42
- 四、 近代中朝贸易的特点及其评价42-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后记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凡;;元代的中朝朝贡关系[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2 张士尊;;元末明初中朝交通路线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李佩琳;;美帝W主┫蛑谐嗣袷褂脈0菌武器是
本文编号:853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5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