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0:08

  本文关键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 亲和式合作模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全球各国都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非政府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及合作方式也日益引起重视。一方面,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政府间的治理始终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相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更佳效果。另一方面,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以其自身的目标、宗旨及专业性特征,在中国生态治理的进程中成果显著,开展的合作模式也独具特色。经过提炼,本文将这种有选择性的、弹性和灵活性较好合作模式称之为“亲和式合作”。全球化与改革开放是亲和式合作模式形成的基础条件,是促进多元合作开展生态治理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跑者——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令人担忧。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跨国性国际合作中成效显著,其中特点和专业技术性显明,以及其政治的中立性也是促成其开展多元良性合作的动力之一。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从拟开展项目的预期效果出发,有选择的与不同的合作主体展开不同样态的合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以自身活动的公益性目的出发,更好的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合作项目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由此引出研究的问题,即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环境治理较好的合作模式是什么,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亲和式合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形成的原因和采用的主要样态,探讨了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合作治理生态的特征、优势以及为中国生态和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意义,并结合中国境内最为典型的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实证个案,加以分析。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在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各类主体的合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劣到优的过程,其内容成果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生态、社会和保护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 亲和式合作模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2;D8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9
  • 1.1 研究缘起9-12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9-11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关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历史的研究12-14
  • 1.2.2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的研究14-16
  • 1.2.3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地位与作用的研究16-18
  • 1.2.4 对本研究的启示18
  •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8-26
  • 1.3.1 相关概念19-24
  • 1.3.2 理论基础24-26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26-28
  • 1.4.1 研究内容26-27
  • 1.4.2 研究方法27
  • 1.4.3 研究思路27-28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28-29
  • 第2章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个案分析29-39
  • 2.1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介29-31
  • 2.1.1 成立背景与组织宗旨29-30
  • 2.1.2 内部机构与项目领域30
  • 2.1.3 经费来源与国际地位30-31
  • 2.2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形成过程31-33
  • 2.2.1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发展历程与动机31-32
  • 2.2.2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亲和式合作坚持的原则32
  • 2.2.3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亲和式合作条件32-33
  • 2.3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成功运作的实例33-38
  • 2.3.1 与当地政府建立互信机制,互补不足33-35
  • 2.3.2 协同企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履行35-36
  • 2.3.3 推动公众参与和支持生态保护工作36-37
  • 2.3.4 加强媒体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37
  • 2.3.5 生态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育和资金支持37-38
  • 2.4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成功运作的启示38-39
  • 第3章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形成的历程、原因与样态39-52
  • 3.1 在华亲和式合作形成的历程39-42
  • 3.1.1 改革开放前极少涉及39-40
  • 3.1.2 改革开放后受邀参与治理40-41
  • 3.1.3 新时期发展愈发受到重视41-42
  • 3.2 亲和式合作在中国形成的原因42-47
  • 3.2.1 全球化推动及中国生态治理的需要42-44
  • 3.2.2 政府社会治理空间的让渡与政治默许44-45
  • 3.2.3 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公民环保意识增强45-46
  • 3.2.4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资源充沛和主动参与46-47
  • 3.3 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主要样态47-52
  • 3.3.1 定点辐射:办事处47-48
  • 3.3.2 互惠共赢:战略合作联动48-49
  • 3.3.3 以静制动:项目驱动委托49-50
  • 3.3.4 培元固本:社区和本土NGO发展50-52
  • 第4章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特点、优势与作用52-61
  • 4.1 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特点52-55
  • 4.1.1 环境公益性强52-53
  • 4.1.2 广泛的公众基础53
  • 4.1.3 充沛的资金与技术支持53-54
  • 4.1.4 官方色彩较淡54
  • 4.1.5 较强的自主性54-55
  • 4.2 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职能优势55-57
  • 4.2.1 专业性优势55
  • 4.2.2 网络化优势55-56
  • 4.2.3 社会沟通流畅56-57
  • 4.2.4 灵活型组织优势57
  • 4.2.5 承受风险的优势57
  • 4.3 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意义57-61
  • 4.3.1 提供专业信息,积极影响中国政府的环境决策58
  • 4.3.2 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的教育58-59
  • 4.3.3 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59
  • 4.3.4 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推动中国社会发展59-61
  • 第5章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的机制分析61-70
  • 5.1 亲和式合作的概况分析61-64
  • 5.1.1 亲和式合作的基本原理61-62
  • 5.1.2 亲和式合作的基本要素62-63
  • 5.1.3 促进与制约因素63-64
  • 5.2 亲和式合作的多元机制64-70
  • 5.2.1 主体机制及其互动关系64-67
  • 5.2.2 目标机制67-68
  • 5.2.3 信息共享机制68
  • 5.2.4 保障机制68-7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主要工作70
  • 6.2 研究结论70-71
  • 6.3 不足与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A76-80
  • 附录B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杭;;科学发展观与国际环境的新变化[J];新远见;2008年12期

2 王晓丽;;中国遵守国际环境条约的策略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刘婷婷;;中国遵守国际环境条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0期

4 孙凯;尹瑞智;;国际环境机制之有效性:概念性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1年05期

5 ;我国国际环境严重“恶化”了吗[J];理论与当代;2012年11期

6 李楠;国际环境有利,但……[J];w芸

本文编号:868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68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