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正熙与韩日关系正常化
本文关键词:朴正熙与韩日关系正常化
更多相关文章: 朴正熙 韩日关系正常化 《大平·金备忘录》 《韩日基本关系条约》
【摘要】:1961年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取得国家政权。面对韩国内外复杂的安全、经济形势,朴正熙以反共和经济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积极寻求通过外交上的突破来解决韩国的现实困境。因美援减少和货币改革失败,韩国经济形势困难加剧,急需外部资金、技术新来源。现实压力迫使朴正熙与日本继续进行韩日外交谈判。在李承晚和张勉政府遗留下的众多症结点中,最大、最难解决的就是有关对日财产请求权问题的解决。朴正熙采取了不同于李承晚与张勉的僵硬、死板的谈判策略,始终以现实的眼光解决韩国现实性的问题,并最终突破了韩日外交谈判中的这个最大症结点,签订《大平·金备忘录》。朴正熙独特的对日认识是有所突破的关键核心要素,但同时也成为国内反对势力攻击朴正熙的借口。面对国内大规模反对运动,朴正熙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最终平息了事态,并再次重启韩日外交谈判。在历史问题、政权合法性问题、条约的形式性质等敏感问题上,朴正熙在坚持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原则基础上作出了必要妥协为韩国在当时的条件下争取到最大利益,并实现了韩日关系正常化。韩日关系正常化改善了韩国的安全环境和经济形势,对东亚格局也产生重要影响。朴正熙在韩日关系正常化过程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具体做法诸如暴力镇压、在法理解决与政治解决之间的平衡等问题上也是值得反思的。
【关键词】:朴正熙 韩日关系正常化 《大平·金备忘录》 《韩日基本关系条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1.3;D831.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章8-19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意义8-10
- 三、文献综述10-16
- 四、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16-17
- 五、创新点和研究存在的不足17-19
- 第一章 1960年代初韩国现实困境与朴正熙的国家构想19-28
- 一、朝鲜半岛南北力量严重不平衡19-21
- 二、经济形势恶化21-24
- 三、朴正熙的国家构想24-28
- (一) 反共政策24-25
- (二) 经济发展政策25-28
- 第二章 对日财产请求权问题与朴正熙的对日妥协28-41
- 一、韩日谈判的对立点与韩国的基本立场28-31
- (一) 李承晚政府的对日谈判28-29
- (二) 张勉政府的对日谈判29-31
- 二、《大平·金备忘录》——对日财产请求权问题的解决31-34
- (一) 先行解决对日请求权的必要性32-33
- (二) 《大平·金备忘录》的签订33-34
- 三、朴正熙对日妥协的原因34-38
- 四、国内反对运动的兴起与朴正熙的对策38-41
- (一) 国内反对势力的主张38-39
- (二) 朴正熙应对国内反对势力的政策39-41
- 第三章 《韩日基本关系条约》与朴正熙的应对之策41-51
- 一、朴正熙再次重启韩日外交谈判的内外背景41-42
- 二、《韩日基本关系条约》中韩日双方的争论点42-49
- (一) 条约称谓问题42-44
- (二) 日本殖民统治历史问题44-47
- (三) 政权合法性问题47-49
- 三、韩日加速谈判进程后的成果49-50
- 四、韩日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50-51
- 第四章 韩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及对朴正熙作用的评价51-57
- 一、韩日关系正常化对韩国的影响51-52
- (一) 积极影响51-52
- (二) 消极影响52
- 二、对东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52-53
- 三、对朴正熙促进韩日关系正常化作用的评价53-57
- 结束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定昌;;韩日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美国因素[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4期
2 姜龙范;马晶;;若即若离的韩日关系:评估与展望[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3 涂武;;冷战后韩国对日外交与韩日关系[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涂武;;冷战后韩国对日外交与韩日关系[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方秀玉;刘成杰;;韩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以卢武铉政府时期韩日关系为个案分析[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6 李祥;;历史上韩日关系的发展、制约因素及近期走向[J];黑龙江史志;2014年03期
7 高科;;愤怒与冲突背后的博弈——2005年中日、韩日关系中的全面较量[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8 卢武铉;;卢武铉总统就韩日关系发表特别讲话[J];当代韩国;2006年02期
9 王生;;中国的和平崛起与21世纪初韩国的外交抉择——以韩中、韩美、韩日关系的变化为中心[J];当代韩国;2006年04期
10 方秀玉;李华;;当代韩日关系刍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逆流;韩日关系还没有根本定型[N];中国国防报;2013年
2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一部电影引发的韩日关系遐想[N];北京商报;2014年
3 记者 徐宝康;韩提出改善韩日关系三前提[N];人民日报;2006年
4 李拯宇邋干玉兰;岛争“死结”难解,考验“韩日关系新时代”[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实习记者 赵毅波;东北亚微妙的“朋友圈”[N];北京商报;2014年
6 记者 张锦芳;小泉“画饼充饥”,韩日关系难过槛[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刘和平;安倍献祭的用意[N];深圳特区报;2014年
8 记者 张锦芳;韩日关系本已冷淡 教科书又雪上加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吴正龙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日“玩过头” 美国该咋办[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汀 张青;日一大臣“拜鬼”,中方向日方提严正交涉和抗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晶;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宁;韩日关系与东亚一体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苏宏雁;冷战后韩日关系的变化与前景展望[D];吉林大学;2012年
3 阎长磊;朴正熙与韩日关系正常化[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涛;分析朝核问题上韩日关系的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红艳;冷战后韩国对日政策及韩日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0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8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