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新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0 21:16

  本文关键词:论新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新教 政治文化 个人主义 平等 政治体制


【摘要】:美国虽然常被世人误解为是一个物质主义、享乐主义至上的国家,但实际上,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对美国的影响在美国立国之前便已存在,可以说,新教与北美早期殖民地是共同生长起来的,美国的诞生沐浴着新教理念之光,美国的发展和强大也与新教息息相关。当“五月花号”到达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时,清教徒便认定这里就是他们的迦南地,要在这里建造“山巅之城”荣耀上帝。大觉醒运动将美国人民重新拉回了上帝的怀抱,并使得“美国信念”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独立战争的爆发使得新教在美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同时也为美利坚民族的一体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美国政治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以新教的道德价值观为核心,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都是从新教理念中汲取养分而发展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天赋人权观、平等观念、契约观、政教分离等理念对美国人民特别是对公共政治人物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政治行为对美国的政治运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功用。新教教会的管理体制为美国政体提供了参考模型,而来源于新教的服从、诚信和博爱等观念又为美国政体的良好运作提供了伦理道德基础。美国的对外政策也体现了一定的新教色彩,在美国实力不足时,新教价值观就促使美国采取“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而当美国国力强大时,美国又会在新教价值观的影响下选择“扩张主义”与“干涉主义”。
【关键词】:新教 政治文化 个人主义 平等 政治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一、选题的立意8-10
  • (一)选题背景8-9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二、研究综述10-16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13-14
  • (四)形成的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美国独立战争的宗教背景16-26
  • 一、由“五月花号”带来的宗教信仰16-20
  • (一)天主教与清教在英国的不同境遇16-17
  • (二)北美大陆的清教开端——普利茅斯17-18
  • (三)新教在美国的扎根18-20
  • 二、第一次宗教大觉醒运动20-23
  • (一)大觉醒运动的起因20
  • (二)大觉醒运动发展的历程20-21
  • (三)大觉醒运动带来的影响21-23
  • 三、独立战争的宗教诉求23-26
  • (一)战争爆发之前英美之间的宗教对立23-24
  • (二)战争爆发的宗教缘由24
  • (三)战争目的之一——在美洲大陆创建“山巅之城”24-26
  • 第三章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新教基础26-39
  • 一、自由主义与新教26-34
  • (一)作为基石的个人主义26-28
  • (二)契约理念与新教28-29
  • (三)政教分离理念与新教29-31
  • (四)有限政府理念与新教31-32
  • (五)平等理念与新教32-34
  • 二、民族主义与新教34-39
  • (一)新教下的美国民族融合及同化34-36
  • (二)盎格鲁-新教文化下的民族主义36-37
  • (三)例外论——民族主义的宗教化体现37-39
  • 第四章 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新教39-47
  • 一、新教对美国政治运动的影响39-42
  • (一)新教对废奴运动的影响39-41
  • (二)新教传统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41-42
  • 二、新教对美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42-47
  • (一)新教对普通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42-43
  • (二)领导人的宗教信仰43-45
  • (三)宗教组织对政治生活的参与45-47
  • 第五章 美国政治体制运作中的新教支撑47-53
  • 一、美国政治体制背后的宗教因素47-49
  • (一)教会的不同体制与美国政体47-48
  • (二)消极国家观下分权与制衡的必要48-49
  • 二、新教影响下的政治道德对政体运作的支撑49-53
  • (一)新教伦理下的服从观念50
  • (二)新教伦理下的诚信观念50-51
  • (三)新教伦理下的博爱观念51-53
  • 第六章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新教情怀53-60
  • 一、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中的“天命观”思想53-56
  • (一)上帝赋予美国人的使命53-54
  • (二)孤立主义政策的“天命观”根源54-55
  • (三)扩张主义的发展55-56
  • 二、干涉主义的宗教考虑——己所欲,必施于人56-60
  • (一)后千禧年思想56-57
  • (二)干涉主义的宗教考虑57-58
  • (三)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的文化联系58-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雨凡;9·11事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J];战略与管理;2002年03期

2 C.梅拉;耶鲁教授对美国政治影响的减退[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李敏;;浅谈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J];沧桑;2007年01期

4 刘丰;;美国政治与外交的历史探讨及其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霍罗威尔;姜礼瑞;;莫根索:《美国政治的目的》[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2年03期

6 李世安;黑人运动与美国政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3期

7 丁进;;美国政府关门一再上演[J];晚报文萃;2014年01期

8 董春岭;;被“戏说”的美国政治——写在《纸牌屋》第二季播出之后[J];世界知识;2014年07期

9 罗素·邓肯;;龙与鹰:中国与美国政治[J];美文(上半月);2012年05期

10 范家材;;西雅图会议与美国政治[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Eric Schickler;;政治极化时期的美国政治(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褚国飞;曝光美国政治与媒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债务违约风险冲击美国政治体制[N];光明日报;2013年

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诺兰·麦卡迪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 霍华德·罗森塔尔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 基斯·普尔;金融危机暴露美国政治弊端[N];人民日报;2013年

4 徐蔚冰;将政党作为深入了解美国政治的突破口[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5 驻美记者 成珞;极端党争:美国政治注脚[N];解放日报;2014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 廖政军 李博雅;极化,让美国政治深陷周期性危机[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赵忆宁;“目前美国政治处于无解的僵局中”[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刘建飞;中期选举后的美国政治与外交[N];学习时报;2014年

9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政府关门是美国政治的自我调控机制[N];中国国防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屈丽丽;投资美国政治风险和民众舆论风险仍较高[N];中国经营报;2013年



本文编号:890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90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