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6-08-09 21:15

  本文关键词:公共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推进中国公共外交的建议

公共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过程,需要坚持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公共外交

坚持以人为本

公共外交是对人的工作,牢牢把握活生生的人的思想感情,尊重人、服务人、感动人,在与公众的情感交流中提升外交的智慧和力量,是公共外交生命力的源泉。全球化时代的外交工作正从以政府外交为主的传统外交,,向以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并重的方向发展。任何国家都必须适应形势变化,转变观念,立体思维,立体操作,打造官民并举、政经文互动、相互配合的统筹外交,多领域、多角度地维护好国家整体利益。尤其是开展公共外交,决不可另起炉灶,必须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做好统筹兼顾的工作。

制定统筹全局的战略规划

开展公共外交要有一个统一的方略,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集中整理,转化为外交工作的资源。特别是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相应的公共外交战略,它着眼全局而非局部,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强调方向而非方法。处理国际事务时,加强战略思维要求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面对世界舆论对中国的种种期待和误解,妥善管理和引导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合理预期,大力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尽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完善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

要统筹兼顾好官方和非官方的优势和积极性,集中全民的资源用于公共外交。要统筹好国内公众和国外公众的关联性,尽可能避免国内与国外两种声音、两个口径的悖论。要统筹好国家统一性和社会多样性的矛盾,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要统筹好本国利益、他国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努力增强外交服务多样化利益的能力,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的外交质量。在实践中,对现行的公共外交体制进机制行改革,按照公共外交的职能对各个涉外部门进行改革和重组,归类合并,形成开展公共外交和公关外交的强大合力,共同服务于外交工作,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加强体系完整的学科建设

一流的公共外交建立在一流的学科高地基础上。公共外交的重要落脚点是培养公共外交人才,使得学科发展步入推陈出新的持续发展轨道。从公共外交培养体系规划来看,需要着力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从高等院校来说,要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有世界视野、专业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公共外交人才队伍。从社会来说,要创造机会,完善制度,不拘一格地拓展学生成才的社会实践,建设若干社会实践基地。从外交部门来说,要开放渠道,规范角色,真正为学生创造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的社会实践舞台。

鼓励公共外交民间组织的成长

一项事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服务体系的配套运行。要通过大力振兴民间智库,拓展筹集民间资源的空间,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援支持。今后5~10年,要大力推动公共外交服务体系建设,为公共外交的学科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各国公共外交体制和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率最高的公共外交制度和体制机制,为中国公共外交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韩方明:公共外交季刊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公共外交小组共同召集人,察哈尔学会主席。

 


  本文关键词:公共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