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对日美同盟的反思与超越—孙崎享外交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9:06

  本文关键词:对日美同盟的反思与超越—孙崎享外交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孙崎享 日美同盟 外交思想 对美协调


【摘要】:孙崎享(Magozaki Ukeru),日本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外交家、情报家、学者,曾任日本驻伊朗大使、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局长、防卫大学教授等职,现为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他关于战后日本外交的研究,反映了日本学术界对日本外交中的“美国因素”的认识水平,加深了人们对日美同盟的了解,也为理解日本外交的现状和发展脉络提供了学术材料与政策参考。作为一位前外务省官员,孙崎享最先接触的是中东、情报等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工作为孙崎享研究日本外交中的“美国因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往对于孙崎享的研究,或是从特定政治立场出发来进行批判或褒扬,或是根据一定的舆论需要而选择性地进行介绍,缺乏完整、中立的思想梳理。为此,本文通过对孙崎享相关文献的解读,力求对孙崎享的外交思想做比较完整的归纳,并对其思想内容进行尽量客观、公正的评判,对其思想价值进行尽可能准确的定位。本文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孙崎享的仕途、学术经历,以及他的主要著作、研究成果。这包括孙崎享走上外交情报工作之路的原因,以及进行日本外交研究的学术历程,并按领域梳理了孙崎享的主要著作,探讨其研究成果与思想主旨的关联。第二章,整理孙崎享对战后日本外交路线的研究。孙崎享认为,战后日本存在两条外交路线——“对美协调”与“独立自主”——之间的分歧、斗争,“对美协调”在路线之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独立自主”路线政治家也围绕特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第三章,归纳孙崎享对日美同盟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研究。作为“对美协调”路线的政策结果,孙崎享认为日美同盟不符合日本的安全、经济利益,并对日本在安全、经济领域的决策自主权造成了威胁;日美同盟也进一步威胁到了日本内政的独立地位,这种威胁体现于美国对“独立自主”路线政治家的报复政策中。第四章,介绍孙崎享对日本外交新路线的探索。基于对“对美协调”外交路线及日美同盟政策的批判,孙崎享提出日本外交应该重新开辟一条保障国家自主、符合国家利益的新路线。这条新路线指向了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日本为此应在现阶段适当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并力求和平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第五章,对孙崎享外交思想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战略思维在孙崎享的外交思想中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包括对国家利益中整体与局部的判断、对战略环境变化的适应。此外,针对孙崎享战后外交研究被部分论者批评为“阴谋史观”的状况,本章也进行专门的讨论。在结语部分,笔者对孙崎享外交思想的逻辑架构及学术贡献进行了总结。孙崎享的外交思想可以被归纳为国家应根据利益需要,对外交路线进行选择或再选择;他的学术贡献在于创建了一套广泛应用于日本战后政治、外交、经济乃至战后史整体的解释体系,是战后日本国内对日美同盟关系进行反思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孙崎享 日美同盟 外交思想 对美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1.3;D87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7
  • 第1章 孙崎享的个人经历及主要著作17-24
  • 1.1 孙崎享的从政、学术生涯17-19
  • 1.1.1 外务省时期(1966-2002)17-18
  • 1.1.2 防卫大学时期(2002-2009)及退休后(2009年至今)18-19
  • 1.2 孙崎享的主要著作19-24
  • 1.2.1 核心问题:反思日美同盟19-21
  • 1.2.2 边界争端问题21
  • 1.2.3 日本历史解读21-22
  • 1.2.4 外交体制研究22-24
  • 第2章 孙崎享的战后日本外交路线研究24-37
  • 2.1 日本的同盟外交传统24-26
  • 2.2 日本战后的外交路线分歧26-27
  • 2.3 对美协调路线主导地位的确立27-32
  • 2.3.1 政府部门的对美协调路线27-29
  • 2.3.2 财经界的对美协调路线29-31
  • 2.3.3 新闻媒体的对美协调路线31-32
  • 2.4 独立自主路线政治家的主张32-37
  • 第3章 孙崎享的日美同盟研究:同盟与日本国家利益37-52
  • 3.1 同盟与安全利益37-42
  • 3.1.1 安全功能37-39
  • 3.1.2 安全责任39-40
  • 3.1.3 情报安全40-42
  • 3.2 同盟与经济利益42-48
  • 3.2.1 被遗忘的打压政策43-45
  • 3.2.2 经济外交45-46
  • 3.2.3 TPP问题46-48
  • 3.3 同盟与国内政治48-52
  • 第4章 孙崎享对日本外交新路线的探索:超越日美同盟52-60
  • 4.1 与美国保持适度距离52-54
  • 4.2 和平解决领土争端54-56
  • 4.3 构建东亚共同体56-60
  • 第5章 孙崎享的外交思想特征60-69
  • 5.1 以战略思维指导外交工作60-65
  • 5.1.1 对日本国民缺乏战略思维的批判60-62
  • 5.1.2 战略目的应“舍小就大”62-63
  • 5.1.3 对战略环境应积极适应63-65
  • 5.2 不足:其历史研究容易被评为“阴谋史观”65-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7
  • 附录77-80
  • 后记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倪海宁;;日英同盟与“再定义”后的日美同盟比较[J];日本学刊;2005年06期

2 胡伟;倪海宁;;试比较日英同盟与“再定义”后的日美同盟[J];国际观察;2005年06期

3 郭丽立;日本的"自主防卫"与日美同盟发展趋势[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4 张景全;;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7期

5 张威威;;“九一一”以来日美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差异性[J];日本学刊;2007年01期

6 聂宏毅;肖铁峰;;日美同盟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7 徐万胜;;论日美同盟与日本的海外派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藤崎一郎;李莉莉;;日美同盟下一步[J];大经贸;2010年Z1期

9 廉德瑰;;浅析日美同盟的深化[J];国际观察;2011年06期

10 张景全;;日美同盟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彦;;日美同盟的新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1期(总第114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赞;日本新外相:将加强日美同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尤文虎 郁章艳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91379部队工程师;日美同盟,,驶向何方?[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记者 徐松 张艺;外交部:日美同盟不应超出双边范畴[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苏晓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日美同盟:漂亮包装难掩丑陋实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赵忆宁;日美同盟漂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早报记者 王国培 采访整理 加藤嘉一;裂变:日美同盟50年[N];东方早报;2010年

7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学者 赵明昊;日美同盟的新调整[N];东方早报;2012年

8 王少普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日美同盟如何包容中国[N];东方早报;2007年

9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林晓光;日美同盟:强化之余还会谋求平衡[N];解放日报;2006年

10 李学军;小泉强化日美同盟其实另有打算[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姝;冷战后日本的日美同盟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金松;冷战后日美同盟的调整和日本安全战略转型[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卞远;日美同盟的演变及走向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孔羽;论日美同盟军事再编和自卫队的角色与地位[D];复旦大学;2014年

5 黄雪金;日美同盟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时佳希;对日美同盟的反思与超越—孙崎享外交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田春耕;日美同盟的历史进程、发展趋势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玉龙;朝核问题与日美同盟之间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周琪;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发展及原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孙晓东;日美同盟的新定位与东北亚安全[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0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10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