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借鉴、创新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借鉴、创新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外交 中国学者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研究 政治学 现实主义传统 和平研究 研究特色 研究问题
【摘要】: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国际关系学经历了从借鉴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到逐渐突出德国特色的发展过程。其国际关系的德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主义的排斥以及对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借鉴上。德国纳粹的历史和战败的经历导致德国国际关系学界排斥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而东西方缓和以及反战运动又催生了德国的和平研究兴起。此外,德国政治学的学科建制也促进了跨学科研究。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在研究问题的领域、学科建设和突出研究特色等三个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关键词】: 德国外交 中国学者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研究 政治学 现实主义传统 和平研究 研究特色 研究问题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陈乐民先生在生前曾多次批评过中国国际关系学受美国的影响过多,忽略了对世界上其他地区如欧洲的了解与借鉴。①这一观点极具见地,因为“美国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发源地,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产生在欧洲”,②所以,我们在思考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炜;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J];欧洲研究;2004年02期
2 郭树勇;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批判理论:渊源、理念及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7期
3 王逸舟;;过渡中的中国国际关系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4期
4 石斌;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式探索”的几个基本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5期
5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夏立平;美国对华战略及其内在矛盾[J];当代亚太;2004年02期
3 王存刚;政治文明与中国外交[J];国际观察;2004年03期
4 秦亚青;;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5 陈岳,李永成;国际关系学:进展与问题[J];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期
6 秦亚青;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J];教学与研究;2004年07期
7 方长平;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问题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8 赵文艳;;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对中国外交的影响[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9 石斌;权力·秩序·正义——“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伦理取向[J];欧洲研究;2004年05期
10 王存刚;可借鉴的和应批判的——关于研究和学习英国学派的思考[J];欧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葵;;高放苏联剧变研究评析[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宫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A];当代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丁明;;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2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3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6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超杰;国际政治中的制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储新宇;区域秩序的建构与中国的策略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卢光盛;地区主义视野中的东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峰;中国在台海危机中对美斗争策略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浅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升级中的台海危机及管理[D];外交学院;2005年
3 赵世人;从美国的“反恐战争”看反恐国际法建设问题[D];外交学院;2005年
4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李晓锋;应对恐怖主义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辉;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与思考[D];广西大学;2005年
7 王克歌;试析冷战后的中日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8 赵金龙;中美韩三角博弈中的中韩关系建构[D];青岛大学;2005年
9 王冠宜;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及发展前景[D];青岛大学;2005年
10 李卓;论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明;培育国际问题研究的精英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1期
2 石斌;国际关系伦理学:基本概念、当代论题与理论分野[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钮菊生,郭树勇;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国际学术交流简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冬岩;;日本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第一次访中团来我校访问[J];日本学论坛;1981年03期
3 郭丰民;北方领土与日苏关系[J];世界知识;1982年04期
4 沈永兴;;第二讲 山雨欲来——一次大战前的几次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J];世界知识;1983年22期
5 叶林;;为“人本学”正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笔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3年02期
6 晓黎;;为纪念一位客机事件遇难者 美大学设立美中交流基金[J];国际展望;1983年02期
7 路石;;“中国统一之展望”讨论会情况简介[J];国际展望;1983年S3期
8 郎维成;;近年中日两国日本史学者的学术交流[J];日本学论坛;1983年04期
9 边际;;西蒙·玻利瓦尔在中国[J];拉丁美洲研究;1983年03期
10 М·В·克留科夫,郭绮云 ,邓纪琳;评中国学者论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摘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本兴;焦克勤;郑文兰;;青藏高原有无大冰盖之争的由来与展望[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郭亦秋;;太阳辐射与优生之关联[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程序;;朱熹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开幕词[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刘民山;;李大钊与幸德秋水[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5 王家梁;;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的讨论[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6 朱大渭;;前言[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全淳东;;韩国史学界朱元璋研究述评[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石田米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日本的研究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9 曹少云;;富阳市电话装机数的灰色预测[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高慕柯;卿斯美;;辛亥革命之再探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学者挑战达尔文[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关于STS的研究对象;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题[N];光明日报;2000年
3 李强;谈谈社会学的“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0年
4 ;中德学者研讨尼采与二十世纪中国[N];光明日报;2000年
5 任言;公共选择的解[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6 汪景t;如何撰写和发表SCI论文[N];科学时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张静宇;中非携手 迎接挑战[N];人民日报;2000年
8 闻辉;灿烂的敦煌艺术 辉煌的古代文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严绍;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燕婵;经济科学译丛又绽新葩——《财政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荣;中国《格萨尔》史诗学的形成与发展(1959—1996)[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D];厦门大学;2003年
5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6 俞海山;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人口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小楠;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D];复旦大学;2005年
9 孙庆华;向量理论历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常安定;非稳定渗流割离井法求解的计算机实现及快捷求参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成涛;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杨宏伟;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袁永芳;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智勇;中国外交研究中的材料辨析与理论运用[D];外交学院;2002年
5 苗红妮;冷战后国家利益的认证与维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欧阳剑锋;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黎文龙;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理论与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8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淦其伟;[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徐天舒;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习得[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12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1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