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美国对华战略是什么_美国对华宣战_【特约】美国近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6-08-11 11:12

  本文关键词:美国对华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近来在的与活动异常频繁。举行美联合军演,与日本共同宣布对问题的关注,向出售退役舰艇并派遣核潜艇访菲,国防部长访问越南并探访曾经的美军基地金兰湾,在澳大利亚派驻海军陆战队,在新加坡部署新型滨海战斗舰,大力改善与宿敌缅甸的关系,这一系列举动与美国政府高调宣称的战略重心东移相呼应,很难不让正与邻国发生领土问题争端的中国生疑。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各级官员又利用多种机会,频繁表态说此举并非针对中国,试图以此来安抚中国,努力打消中国的疑虑。透过这些扑朔迷离的复杂现象,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美国的动机和举措?

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

美国民主党政府上台以后,初期曾试图打破往届政府上任之初对华强硬的惯例,转而希望借助于强调对华友好来促使中国帮助美国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奥巴马将中美关系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推迟与达赖的会面,希拉里访华时拒谈人权问题,都被美国视为对华友好的姿态。但是,奥巴马访华被国内的保守派评价为“低三下四”且不成功,中美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没有取得共识,中国在伊朗与朝鲜问题上也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这都被美国视为“没有得到有效回应”的证据,美国还认为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妥协导致中国政府的人权政策出现倒退,因此从2010年开始,奥巴马政府在经过反思之后,逐步转变了其上台之初对华“无条件”友好的姿态,转而回到“接触与施压并举”的老路上去。在此之后,美国不断利用对台售武问题、会见达赖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等挑战中国的利益,试图以此来迫使中国服软。可以说目前美国围绕着中国边境地区开展的频繁活动仍是这一势头的延续。

但是观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的举措并非像冷战之中应对苏联那样采取全面的遏制战略,而是采用了一种软性的遏制,即接触与防范相结合,在努力从当前现实中获益的同时,积极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美国一方面调兵遣将,通过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来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又积极安抚中国,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善意和接纳,希望与中国发展全面合作的战略关系。这种软硬兼施的伎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既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也可能使人因为盲目的强硬对抗而犯下战略冒进的错误。因此认清美国的战略企图就具备了重要意义。

中国因素占据几何?

美国在中国周边的积极活动,主要是冲着中国来的,这在国内学术圈中已具共识。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很难用中国以外的因素来进行解释。中国近年来独树一帜的发展势头,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带来了冲击,尽管这并非中国的主观愿望,但在客观上却明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不仅在亚太地区,而且在更广的范围内都对美国的优势地位发起了挑战。美国维持其霸主地位的主要武器包括军事优势和美元的国际储存货币地位,而中国的崛起同时在这两个方面对美国敲响了警钟,出于防止追随者接近自己的本能,美国也会积极阻碍中国的追赶步伐,毕竟中国已经成为最有可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所以美国防范中国的意图也最明确。

但是也不能说美国的举动只是出于制约中国这一个目的。首先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无论在意图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没有成为美国敌人的可能,相反中国选择的道路是融入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机制,已经完全放弃了历史上的革命性姿态,中国加入了大部分的国际组织,签署了主要的国际协议,并在逐步接近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美制定位”。一味打压中国不仅损害美国的软硬实力,而且也无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美国还一直期待能够借助于搭上中国崛起的这班快车,早日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因此美国充其量只是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对手或者竞争者,并未将中国定性为敌人。美国政府一再宣称其举动不是冲着中国,就是为了避免被中国认定为全面遏制而采取对抗措施导致最终双输的结局。其次,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攻势是美国自然的战略选择。亚太是目前最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就明确将亚太地区视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加强与亚太国家的联系,强化与盟友的合作,努力开拓在亚太地区的市场,是美国政府着眼于未来的一种战略考虑。此外,亚太地区的挑战愈发复杂化,朝核问题长期无解,反恐战争迁延难愈,领土争端愈演愈烈,资源争夺、自然灾害、海路畅通、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也逐步凸显,所以美国只有更多涉足亚太,才能更为自如地应对来自于亚太地区的挑战。再次,美国重返亚太也与其在亚太影响力下降有关。布什政府时期一味关注中东的反恐战争,明显冷落亚太地区,这一方面损害了其在亚太地区的软实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盟国的离心趋势。尤其是日本在民主党政府上台后,与美国在普天间基地转移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冲突,导致日美关系出现波折,而这也会严重干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总体战略。因此,美国也希望借助于重返亚太,强化与盟友的关系,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来恢复自己的控制力,避免盟友变得更为特立独行。

还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冲突为美国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政府本轮插手中国周边事务是从南海问题开始的,作为域外国家的国务卿,希拉里首先提出了对中国将南海问题视为核心利益的质疑,这好比是给周边国家打了一剂强心针,在那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南海问题顿时成为热点,南海声索国也趁势“拉大旗作虎皮”积极跟进,迫使中国不得不作出明确应对。几乎同时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再次为美国插手东亚提供了契机。日本民主党政府取代执政55年的自民党政府上台后,确实曾希望与中国大幅改善关系。但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中国发生的冲突,以及韩国天安舰事件和朝鲜炮击延坪岛后中国的反应,使得日本进一步认识到驻日美军的重要价值,并打消了“脱美入亚”的念头。其中钓鱼岛撞船事件对日本国民情绪的刺激最大,事件发生后中日两国政府的强硬对峙导致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又以日本认为自己首先妥协的方式收场,这对很多人来讲是难以容忍的,有近四分之一的民主党国会议员约100人在批评政府对策的声明和建议书上签了字,建议书中甚至使用了“痛恨之情堪比三国干涉还辽”这样的表述。一旦日本重新回到美国怀抱,美国亚太安全框架的基石就重新得到了确认,美国面临的态势就大为改观。在这些问题上,美国都是主动挑起事端,人为增大中国周边国家的孤立感和无助感,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问题上挺身而出,对周边国家做出安全保证,使其意识到美国的不可或缺;而中国一旦被迫卷入之后,主动权就被美国这个域外平衡者所掌握,中国的处境就变得非常被动。

美国的具体举措

第一,双管齐下对华施压。美国为了迫使中国在美国关注的议题上妥协,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他们一方面在双边问题上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也利用第三方对中国的惧怕心理四面出击,努力构建统一战线,以便对华形成一种泰山压顶之势,迫使中国在“四面楚歌”中认清自己的现实地位,继而不得不低头。奥巴马一再强调不会削减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极力在亚太地区推进TPP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强化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并在澳大利亚驻军,都是在借力制华,试图陷中国于“失道寡助”的困境中,以便在对华竞争中保持优势。

第二,制华手段上显得更有分寸。虽然奥巴马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较之于上台初期更为强硬,但其在制华手段上并不激进,相反却更有耐心,更善于把握尺度,也更顾及中国的感受。美国虽然一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但这种挑战更像一种对外展现的姿态,美国依然与中国保持着正常交往,极为重视与中国之间的首脑互访和战略与经济对话,拒绝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的要求,在中国反应强烈的问题上主动派出高级官员来华沟通说明,并多次拒绝国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要求,避免过分激化矛盾。

第三,美国的政策仍是合作为主挑战为辅,表明其相当务实。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在于“强化关系”与“牵制”两手都硬,他们虽然多次提及中国的军力不透明,但明确表示反对中国威胁轮,时常避免在指责对象上直接提及中国,而只是采用暗示来表达自己的担忧。同时在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一点也不放松,极力利用好中国崛起的动能获取实利,连对华表态最强硬的希拉里也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这一举措表明美国一贯的对华定位拿捏不准的顽疾未愈,但他们变得更为务实,防范并不影响合作,努力实现对华关系中的利益最大化才是其根本目标,因此美国不会走极端。

中国应对的战略思考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各种举措,明显加大了中国的外交压力。但是,这并不是说在美国的攻势面前中国只有被动挨打的份。现在的中国并非冷战时期的苏联,一方面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不像苏联那样主要追求军力增长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并不寻求与美国的全面对抗,这就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虽然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咄咄逼人,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出有效的应对。

第一, 努力稳定对美关系。美国虽然在中国周边活动频繁,但其目的并非遏制包围中国,而是为了防范潜在的挑战。既然美国没有明确将中国视为敌人,中国就仍然有稳定对美关系的广阔空间。国内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乐观和悲观两种观点,乐观派认为中美关系随着交往的加深会越来越成熟,误解越来越少,未来摩擦不会减少但大方向是稳定的;悲观派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防范中国的目的性会愈发明确,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双方的冲突会更为频繁。但不管怎样,中美之间已经实际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会使得双方在处理两国关系时都更为慎重理性,在这一背景下,稳定对美关系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

第二, 与周边国家发展更有建设性的关系。应该说中国当前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冲突是迟早都要发生的,原本存在的领土争端问题不可能一直拖下去,中国的崛起既赋予了自己更大的底气,也导致周边国家更为焦虑不安甚至主动发起挑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首先因为地缘关系和中国的大国地位都不可更改,周边国家手里的选择实际比中国少得多,如果能够在应对周边关系时更有智慧和技巧,中国还是可以取得更多收获的;其次,中国的经济引领作用短期内不会消失,这是周边国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甚至可以抵消中国崛起给他们带来的安全压力,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再次,周边国家在对华问题上各怀心腹,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反华集团,中国的周边环境如何更多取决于中国自身的作为。具体来说,如果能够更加重视日本的地位和价值,在朝鲜问题上采取更为负责和灵活的态度,,在南海问题上坚持有理有礼有节的外交方略,更有智慧和魄力,分化某些国家联合对华的企图,周边紧张局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化解。

第三, 从战略应对改为战略出击,进入美国的后花园。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这实际上反映出其已经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无力在两个战场(中东和亚太)上同时展开攻势,也就是说,美国表面上的咄咄逼人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收缩的虚弱表现,中国应该看到其中的机遇而不仅仅是压力。美国如果把重心东移,那么它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必然会受到削弱,中国正好可以趁势出击,填补美国离开后的空白,比如在中东北非、南美地区,中国都有这样的机会。但应该注意的是,中国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放弃单纯根据商业利益来确定投资意向的惯用模式,努力改善与当地社会和民众的关系,并努力确保海外投资的安全性。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但由于没有先例可循,以及历史上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认识,中国还需要做出很多的自我改善,甚至需要对一些传统的外交方针如不干涉内政、不考虑投资国政治环境等进行重新的思考,找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适用的原则。

第四, 处理好自己的内部问题,这是所有举措的重中之重。从历史上看,除了中国自己,没有国家可以遏制中国。只要处理好了内部问题,国内安定团结,民众凝聚力强,美国即使再组织一个联合国军也无法奈何中国。不过当前国内的现实非常严峻,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各种问题已经大量堆积,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威胁,可以说现有的国内局势和民心归属远远不如抗美援朝时期有利,尽管那时的内忧外患要明显超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问题对外交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涉外的突发事件,以及分裂势力的活动,都让我们非常被动,也为外国势力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今后此类事件可能会越来越多,必须充分意识到其严重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方面进一步转变思想,深化改革,尽快解决国内影响社会安定和民心归属的主要问题,切实铲除国内问题外化的土壤;另一方面,媒体也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客观引导民众的爱国热情,避免民族主义情绪对政府决策的干扰甚至绑架,还要培养国民成熟的大国心态,学会自我剖析并坦然面对外部的批评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具备了这种自信,就没有谁可以阻止中国发展的步伐。


  本文关键词:美国对华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1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1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