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现状与进路
发布时间:2017-09-26 23:12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现状与进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权已经成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博弈的领域之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中国实施人权保护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历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改革开放后新的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人民性、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当代中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绩——在经济领域,坚决贯彻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得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获得保护;在政治领域,通过“廉洁瘦身”,整顿公务员队伍,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在文化领域,通过全方位展开人权研究和培训,人权意识得到普及,人权理论不断创新;在社会领域,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社会公平得到彰显。但是,当代中国人权保护虽然取得显著成绩,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内,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不充分,存在相关立法不完善、人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地区人权保护存在差异、“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尚需深入落实等问题;在国外,西方通过“人权外交”,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干涉中国内政,给我国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推进人权保护制造障碍。为了应对中国人权保护面临的新情势,要重视人权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理论创新,加强对公民人权意识的普及和人权思想建设,完善人权制度建设,建立人权保护机构以及加强国际人权合作,不断促进中国人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人权保护领域中的国际地位,努力提升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人权保护 国际人权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9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9-10
- 三、研究综述10-15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0-13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15
- 四、研究内容15-17
- 五、研究方法17
- 六、研究重点及难点17-18
- 七、创新之处18-19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理论与特征19-34
-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内涵19-22
- 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形成的社会条件22-24
- (一) 经济条件22-23
- (二) 政治条件23
- (三) 思想条件23-24
- 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容24-30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思想24-26
- (二) 列宁的人权思想26-27
- (三) 毛泽东的人权思想27-28
-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的人权思想28-30
- 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特征30-34
- (一)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人民性30-31
- (二)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科学性31-32
- (三)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革命性32
- (四)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实践性32-34
- 第二章 当代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现状分析34-47
- 一、中国人权保护取得的进步34-38
- (一) 经济权利保护取得的进步34-35
- (二) 政治权利保护取得的进步35-36
- (三) 文化权利保护取得的进步36
- (四) 社会权利保护取得的进步36-37
- (五) 人权的立法和司法保护取得的进步37-38
- 二、中国人权保护存在的问题38-43
- (一) 国内因素的影响38-40
- (二) 国外因素的影响40-43
- 三、中国人权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3-47
- (一) 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知存在误区43-45
- (二) 中国具体国情对人权保护的制约45-47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实施人权保护的进路47-54
- 一、加强人权理论创新47-48
- 二、加强人权思想建设48-49
- 三、加强人权保护制度建设49-53
- (一) 加强中国的经济制度建设,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50-51
- (二) 加强人权的司法保护,建立中国的人权保护组织51-53
- 四、加强国际人权合作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0-61
- 致谢61
本文编号:926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2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