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28 04:33

  本文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 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从本质上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现实途径,从而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人民的力量紧紧相连。在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自觉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并将其贯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规律,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国内,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别是以不同的方式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人民主体思想做了详尽、系统的阐述,当然,对现任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文章也不在少数,但是把继承和发展着的人民主体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来研究和阐释其科学意蕴的文章尚不多见,对如何实现人民为主体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这一主题,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的论述,以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本文除绪论外,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背景和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的实践背景角度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章节从理论渊源的层面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继承和发扬前人的理论成果得来的。我国的人民主体思想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群众史观为理论依据,通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第三章节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本章节是按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间顺序,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达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完整、系统的概括。第四章节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在中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当代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宝库,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南,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核。在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长期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腾飞。
【关键词】: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三) 研究思路、方法13-15
  •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5-21
  • (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背景15-18
  • (二) 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实践背景18-21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21-26
  •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22-23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3-26
  •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26-48
  • (一)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开创与启航26-30
  • 1.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27-28
  • 2. 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28-29
  • 3. 心系人民和为人民服务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9-30
  • (二) 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30-34
  • 1. 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31-32
  • 2. 人民的满意是价值判断的标准32-33
  • 3. 实践中体现出人民性的理论风格33-34
  • (三) 江泽民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与完善34-38
  • 1. 当好“两个先锋队”是成为“三个代表”的前提35-36
  • 2.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起落点36-37
  • 3.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37-38
  • (四) 胡锦涛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与深化38-42
  • 1. 以人民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39-40
  • 2. 以人民为本就是科学发展之本40-42
  • 3. 以人民为本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2
  • (五)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发展的新阶段42-48
  • 1.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43-44
  • 2.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44-45
  • 3. “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为人民主体思想注入新的内涵45-48
  •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48-59
  •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价值48-53
  •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宝库48-51
  • 2. 新时期加强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南51-53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实践价值53-59
  • 1.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53-55
  • 2.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核55-59
  • 结束语59-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文东;瞿会宁;;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运用[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2 肖冬松;论实事求是实现过程中主体思想结构的功能[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年02期

3 崔秋锁;论毛泽东的主体思想[J];长白学刊;1994年01期

4 贾晓霖;;关于朝鲜“主体思想”的研究现状综述[J];学理论;2014年06期

5 郑秋艳;;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与体现[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蒋菊琴;董显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主体思想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5期

7 夏和国;李刚;;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方真;;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J];学习月刊;2013年01期

9 刘真金;;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拓展把握——十八大报告“三进”教研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50期

10 张瑞堂;文明主体思想的当代发展与时代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涛;;朝鲜主体思想浅析[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2 周先阳;;以人为本与朝鲜主体思想之比较[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3 罗文东;;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婧;科学理解与运用人民主体思想[N];吉林日报;2012年

2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罗文东;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N];人民日报;201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罗文东;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人民主体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方真;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N];人民日报;2012年

5 崔存明;主体思想范式的消解与杂家研究方法的重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云鹏;朝鲜主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余楚龙;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柳庆山;朝鲜社会主义的主体思想及其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4 张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艳;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辽宁大学;2015年

6 魏功祥;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7 秦晋芳;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07年

8 刘悦;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及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磊;马克思的资本主体思想及其启示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雷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33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33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