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干部学习讲稿:中西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08:10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化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干部学习讲稿:中西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研究
林雅华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

课程前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文史部林雅华,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一堂课叫做中西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研究。这节课我想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西方媒体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第二个方面叫做中国文化形象的变迁,第三个方面是中国应该如何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
一、西方媒体中的中国文化形象
好,我们先讲第一部分的内容,西方媒体中的中国文化形象。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期德国的刊物,它的封面我们可以看到,是一只青面獠牙的巨龙,我们可以看到它嘴里布满了利齿獠牙,而它的手视乎已经转到了地球的这一端。那么德国的媒体在这里打出了一行大字,应对这条巨龙形象说,中国令人恐惧。这难道就是当下的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一个印象。那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印象,我们来详细的看,德国另一个刊物对中国的报道。
我们首先看到是这样一篇文章是《中国制造的间谍》。那么这个间谍是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军事间谍并非如此。德国在这篇文章当中书写了有这种现象,他说现在中国有大批留学生或者大批的技术工人都去往德国。去了德国的很多大公司、大企业还有很多科技研发的部门。他们说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觉得这批留学生或者科技人员暗地里潜入到了德国科技数据的核心,并且源源不断的将数据往回传送给中国,所以他们甚至打出这样的标语叫做中国正将西方系统性盗空!并且警示不仅仅美国应当警惕中国制造的中国的技术间谍、黑客,而德国也同样如此,这是他们给中国贴上第一个标签。
第二个标签是什么呢?我们看这幅图上,昏黄浑浊的空气当中,一位中国市民戴着大口罩在艰难的前进,毫无疑问这幅图所描绘的是中国在这几年以来,始终挥之不散的雾霾的阴影。德国媒体在此不失时机的打出了一句标语叫做,无气可吸!这是他们给中国贴上的第二个标签。
第三个是什么呢?叫做陈大叔取代了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我们很熟悉说的是美国,那么陈大叔说的是谁呢?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戴着草帽的中国工人的形象,无疑这个陈大叔指的是中国。德国媒体说现在在非洲的很多国家支持他们的桥梁、道路的建设,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些非洲国家必须要把石油等重要的原材料作为一种交换的成果,输出给中国。所以德国媒体在这里发出惊呼说,中国目前在世界原材
……(新文秘网省略151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当代文化形象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要来看一下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内容。也就是来看一看中国文化形象在中西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究竟经历了哪一些的变化。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来讲,中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第二个方面来讲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形象;第三个方面启蒙运动到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形象;最后一个要讲一讲,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
1、中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
我们首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中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大家知道在中世纪的时候,由于交通的不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想象还停留在一个游记传说当中,比如说在这样一个描述当中,他们把中国视为一个赛里斯的国度。“在东方和距两个斯基泰地区以远的地方,有一用高墙筑成的圆城将赛里斯国环绕了起来,认为赛里斯人生活在最大的安宁之中,完全不用诉诸战争和动用武器。”这是那个时代的中国。由于中国盛产丝绸给西方人带来遥远而美丽的想象,认为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丝绸国度,就是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安宁,就是这样一个和平的不受战争和武器的美丽的国度,这是最早的中国文化形象,被称为赛里斯的国度。
但是这样一个景象,好景不长,我们知道随着蒙古大军的铁迹踏遍整个欧亚大陆之后,西方人惊恐的发现原来在他们想象当中那份美好宁静的中国,已经转而变成了一个鞑靼帝国。也就是“这一年,一支可怕的鞑靼人马,夷平城镇,摧毁堡垒,像魔鬼一样涌出了地狱。”这是西方人对于蒙古铁迹的那份恐惧的回忆。
但是为了去了解这样的一个民族,西方人开始派出自己的使者真正的来到这个遥远的东方,所以这些使节觐见了当时的蒙古大汗,回去以后就给西方带回了新的中国形象,这个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呢?他说“他们不长胡须,所操语言也甚为奇特,世界上人们所习惯从事的行业中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为娴熟的能工巧匠了。他们的国土生产小麦、果酒、黄金、丝绸和人类本性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可以说经历原先蒙古的扫荡之后,当他们深入到这个契丹王国里面,他们才发现原来这样一个鞑靼魔鬼并非真实,而恰切的更是这么一个富足、熟练、美丽的契丹传奇般的王国,这是他们对于中国的第三想象。我们前面说的这是中世纪西方与中国的短暂而朦胧的一种接触,由此所勾画出的中国文化形象。
那么在这样一种接触当中,我们已经被他们的文学话语描绘的极度的美丽,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中国不仅仅拥有元大都那样雄伟美丽的大都城,而在中国有成千上百的城市同样都如此繁华,这是他们对于中国的文化想象。
2、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形象
而时间滚滚向前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在他们眼中又变成这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在利玛窦的游记当中,他是这样写到,他说“这个最遥远的帝国曾以各种名称为欧洲人所知悉。但是现在我们毫无犹豫的相信所有一切美好国度,都应该真真正正化身为这个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国度。所以中国这个时候更加与他古老的名称Sina,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新浪这样一个词汇来描述的中国形象。也就是原先那个遥远的中国,现在已经能跟这个美丽的丝绸国度上相对接,地理的距离已经被跨越了。
所以越来越多传教士纷纷的来到了中国,他们要给西方带来了最新的中华大帝国的图景。比如门多萨《大中华帝国志》,这是 “世界上治理得最好的国家”。伏尔泰也说,我们对于中国人的优点即使不崇拜地五体投地,至少也得承认他们帝国的治理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优秀。
我们来看这幅图,这就是他们所描绘的中国的景象。
除了中华大帝国之外,他们对于伦理、政治也十分的佩服,并且把中国称为一个孔教乌托邦。就像周宁《天朝遥远》当中所写,他说“孔子的哲学在中华文化中树立了理性原则、道德秩序、成就了一种明智、宽容、深厚、淳朴的文化传统。这就是中华帝国文明的根基,而这样一个文明的根基也被西方所追捧。
所以我们说他们对于中国这一个时期的想象当中,不仅仅是原来的美丽的辽想,而变成了一种从道德、文化、价值、伦理层面上五体投地的崇拜。所以他们还发出这样一种概括说,如果我们从手工技能上跟他们不分上下的话,那我们在实践这个领域、伦理这个领域、在政治学说这个领域,我们跟中国相差太远太远,这是当时的中国形象。
3、启蒙运动到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形象
但是我们说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讽刺性的,当中国美好形象在十七、十八世纪达到顶峰的时候,西方对于中国的文化形象描绘转而进入了一个下降和衰败的时期。我们说这就来到了启蒙运动到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文明的国度,转而变成专制的、封建的帝国。就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所说的,“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祸患无穷的压力之下,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戴上锁链,但是都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加凶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孔多塞说,“这个民族的火炮知识并没有使他们免于被那些野蛮国家所征服;由于各种荒诞的偏见,科学竟沦为一种永恒的卑微。” 而在不久之后的战争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原先在中国发明的火药在中国变成绚烂的烟火,而在西方却变成了炮筒,对向中国的火炮。而中国只能徒劳无益的挥舞毫无用处的双拳去抗击西方的炮火。这就是历史的悖谬和历史的反讽。
而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马戛尔尼使华,由此造成了中国形象的一个崩溃。对中国人来说,马戛尔尼访华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为什么?我们要从这件事情说起,马嘎尔尼当时代表着女皇的一个命令出使中国,想要中国建立起一个贸易的关系,但是当时的广东的巡抚在给乾隆皇帝上书的时候,不敢把这个目的说出来。只是说有一个来自英国的使团想要为乾隆皇帝的大寿恭贺并且送礼。乾隆皇帝当然很高兴,于是他就叫沿途的官员对这个使团好生招待,但是有一个条件,马嘎尔尼在觐见自己的时候,必须要行三叩九拜之礼。这个马嘎尔尼一听当然不乐意,后来经过种种的妥协,他愿意在觐见中国皇帝的时候行见英国皇帝一样的礼仪,那就是单膝跪地。而后他也这么做了。但是这却让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他觉得这个使团怠慢了自己,匆匆就把他们打发回了英国。但是马嘎尔尼这一行却借由这样的机会,深入到了中国的民间,也看到了当代中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景观。
所以他在给英国皇帝的上书当中,写到说;“这个帝国早就处于停滞状态,其社会和智力已经停止若干个世纪了,他们目前的地位,就知识和文明程度而言,,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事实上并不比一千年前进步多少。”也就是他们当时洞穿了中国当时号称的那种庞大的外表,但是却看到中国的内部的空虚。
他们看到中国的恶俗,三寸金莲,看到街道行乞的人们,也看到了脱衣打屁股这样中国古老的刑罚。所以马嘎尔尼不得意的说此时的中国就是泥做的巨人而已,只要我们轻轻的一抵,就能让他轰然倒地,由此奠定了中国整个现代史被西方列强欺凌的一个开端。所以我们说马嘎尔尼使华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那么不久之后英国上议院的一个议员还给整个英国的民众展示了当下的中国那一幅场景,叫做卧吸食鸦片图,大家可以看到图上,当时的中国人成立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贩运来的鸦片,使整个国度陷入无疑附加的一个败落和疲敝当中。这样一个场景非但没有引发英国人的任何的同情,却带来他们以武力来征服中国的最好途径。因为这样一个落后和凋敝的民族,如果不以炮火对它加以攻击,我们还能有什么样的方法对其加以正刑呢。所以马嘎尔尼使华,在这个意义上打开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之落后,中国之愤然警醒的一个开端。
4、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
而到了20世纪中国的形象又发生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曾经拿破仑在马上所发出的一个断言,他说中国一旦惊醒,世界都会为之震动。确确实实20世纪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革命与斗争,而中国最终挺立在革命的废墟之上,一个红色中国的形象重新站立了起来。
但是西方人对中国所获得的巨大的成就,并没有高兴多长时间,很快的就是转变为对中国的恐惧。为什么?因为他们看来这条巨龙的苏醒给中国所带来的并非是一件好事,更加重要的是带来更多的危险。为什么?因为在欧洲,龙并不是一个吉兆,就像我前面说的,它更多的是以吐火喷毒,邪恶之兆闻世的这样一 ……(未完,全文共12117字,当前仅显示425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化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5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