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对口工作_国际关系主要研究什么_《青岛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被稳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青岛大学》 2014年
国际关系“被稳定”研究
薄存冰
【摘要】:影响国际关系稳定的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大国关系、利益争端、文化冲突、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等的变化或发生都会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总体来说,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首先,不同的因素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影响是有差异的,一部分因素影响促进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另一部分因素影响阻碍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其次,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因素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因素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影响是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最后,在一定时期内,相同的因素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起到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在一时期内,同一个因素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影响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另一方面,该因素对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影响是总效用递增的。稳定和不稳定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常态,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 本文从分析造成当代国际关系“被稳定”的表现开始,对影响国际关系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稳定和不稳定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常态,而且,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无论稳定和不稳定,都是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引入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来对国际关系的稳定和不稳定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学效用理论和国际关系实证方法的结合,对影响国际关系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国际关系“被稳定”的原因是大国关系的博弈。对国际关系前景进行展望,从国际关系的“被稳定”到真正稳定。国际关系发展从“被稳定”到真正的稳定的规律,就是要打破国际关系中不稳定因素的阻碍,形成多极大国或地区的稳定。纵观大国政治或大国关系的发展过程,近代国际关系是欧洲大国稳定,日美大国兴起的世界不稳定是两次世界大战表现的大国关系失衡,现代国际关系是两极的不稳定,当下国际关系是一极多强的不稳定,将来是多极世界的真正的稳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庆仁;;论原因中自由的行为的成立[J];刑法论丛;2008年03期
2 王水明;;死刑废除价值论[J];刑法论丛;2008年04期
3 邓君韬;;超规范问题及其意义——对犯罪认知体系方法论的初步考察[J];刑法论丛;2009年01期
4 丁耀;;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军军事人才战略思想[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5 赵自力;;新时期维护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6 刘天喜;;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创新[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7 王薇;郭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哲学阐释[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8 阎巍;;国家利益视域中的军事技术[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9 彭克慧;;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正名——兼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借鉴[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10 曾美勤;;适应与超越: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德育价值观[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9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10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岳;对21世纪初期国际关系若干重大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王仁;;国际关系争与不争,和为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刘山;世界经济变化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4 崔洪建;“人权与国际关系”中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京举行[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4期
5 徐彪;《20年代的国际关系》教材分析[J];历史教学;2000年02期
6 丁冬汉;霸权与国际关系理念[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6期
7 梁靖;20世纪国际关系的结构变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8期
8 宋以敏;冷战体制后的国际关系与东亚[J];发展论坛;2000年09期
9 李旭东;论东北亚的“连结带”特点对本地区国际关系走势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0年02期
10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孙进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几种基本模式[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吉胜;;国际关系的语言转向与建构主义的发展研究:以语言游戏为例[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杨扬;;国际关系的信任理论:一种社会学解读——兼析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互信[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王晓秋;;19世纪东亚各国对外意识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王奎;;管理的精髓——有效沟通[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10 吴其胜;;国际关系中的跨层次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马立明;[N];深圳特区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邢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华益文 国际问题专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4 郭隆隆;[N];光明日报;2000年
5 徐以骅 李毅 涂怡超;[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专家 张国庆;[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N];科技日报;2005年
8 刘朋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权贤美 任娟 李金潼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少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良祥;创伤性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渤;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D];外交学院;2003年
7 宋秀琚;国际合作理论:批判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董青岭;在冲突与合作之间:作为元理论的建构主义[D];外交学院;2009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玲;国际关系中人的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长春;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俊;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东宁;文化与国际关系的相关性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琦;信息传播与国际关系建构[D];暨南大学;2006年
6 余彬;主体性国际关系批判[D];暨南大学;2006年
7 冯江;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德见;国际关系均势理论及其在冷战后的新发展[D];苏州大学;2007年
9 尹鑫鑫;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学研究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10 薄存冰;国际关系“被稳定”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被稳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