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型与运行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型与运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社区 协同学 治理 协同治理 序参量 社区治理主体
【摘要】:基于治理理论及协同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文通过对协同系统中的序参量和逻辑探索图的分析,构建了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五星模型,确定了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系统的五大序参量:组织效率、组织间信任度、信息共享度、社区自治意识、共同愿景,并建立了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的分析架构图,同时对五星模型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本文立足于从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得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包含: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在分别阐述了各个治理主体的性质和功能之后,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基本框架,在构建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的基础之上,依据五星模型的分析架构图,分别详细深入地探讨了社区协同治理系统内的五大序参量对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协同作用的影响。最后将该五星模型作为理论分析背景,对协同治理先进型社区和发展型社区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总结出本文对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研究贡献。在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呈现快速蓬勃发展的势态、国家大力倡导社区综合管理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对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研究是具有创新和时代意义的。
【关键词】:城市社区 协同学 治理 协同治理 序参量 社区治理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13
- 1.2.2 现实意义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14-16
- 1.4.1 研究思路14-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5 论文创新点16-19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9-33
- 2.1 理论基础19-25
- 2.1.1 治理理论19-23
- 2.1.2 协同理论23-25
- 2.2 文献综述25-33
- 2.2.1 社区的概念与范畴25-26
- 2.2.2 社区治理26-28
- 2.2.3 社区协同治理28-33
- 第3章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型构建与分析33-47
- 3.1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的构建33-39
- 3.1.1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主体33-36
- 3.1.2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要素36-38
- 3.1.3 五星模型的构建过程38-39
- 3.2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的分析39-47
- 3.2.1 组织效率40-41
- 3.2.2 组织间信任度41-43
- 3.2.3 信息共享度43-44
- 3.2.4 社区自治意识44-45
- 3.2.5 共同愿景45-47
- 第4章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的运行机制研究47-53
- 4.1 协调机制48-49
- 4.1.1 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48
- 4.1.2 协调机制在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系统中的作用48-49
- 4.2 整合机制49-50
- 4.2.1 整合机制的主要内容49
- 4.2.2 整合机制在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系统中的作用49-50
- 4.3 激励机制50-51
- 4.3.1 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50
- 4.3.2 激励机制在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系统中的作用50-51
- 4.4 约束机制51-53
- 4.4.1 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51
- 4.4.2 约束机制在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系统中的作用51-53
- 第5章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与运行机制案例分析53-69
- 5.1 案例选取的依据53-54
- 5.2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五星模型案例分析54-66
- 5.2.1 组织效率54-56
- 5.2.2 组织间信任度56-59
- 5.2.3 信息共享度59-60
- 5.2.4 社区自治意识60-62
- 5.2.5 共同愿景62-64
- 5.2.6 五星模型案例对比分析及评价64-66
- 5.3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运行机制案例分析66-69
- 5.3.1 协调机制66
- 5.3.2 整合机制66-67
- 5.3.3 激励机制67-68
- 5.3.4 约束机制68-69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9-73
- 6.1 研究结论69-70
- 6.2 研究贡献70-71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2 李莉;陈杰峰;;协同治理:中国公募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现实博弈与关系走向[J];学会;2009年11期
3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5 杨安华;李民;张伟;;连片特困地区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6 孙萍;闫亭豫;;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3年03期
7 姬兆亮;戴永翔;胡伟;;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杨华锋;;协同治理的话语结构谱系与创新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3年05期
9 李霞;干胜道;;非营利组织文化协同治理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鹿斌;周定财;;国内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行政论坛;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水;;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与中国关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祖荣;;多元化协同治理与社会救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何水;;从政府危机管理走向危机协同治理[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徐祖荣;;协同治理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逻辑: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顾昱;陈松;;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顾昱;;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基于电子政务的协同治理机制及效率分析[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湘雄;毛栩;;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周少来;复合协同治理应对城市化挑战[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杨安华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须以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破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周锦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化解“戾气”需全社会协同治理[N];文汇报;2013年
4 记者 张克;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同治理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5年
5 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 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申振东;协同治理凸显社会管理模式创新[N];贵阳日报;2011年
6 记者 宋晖 实习记者 陈曦;多元协同治理促进政府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驻穗记者 姚嘉莉;深圳社会管理 政社协同治理[N];深圳商报;2012年
8 诸巍;官民协同治理:夯实政治文明的基石[N];解放日报;2004年
9 蔡长春;浙江慈溪: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N];人民日报;2012年
10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燕继荣;协同治理才能实现社会善治[N];新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光容;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实施与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艳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谢祥;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爽;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李桂连;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协同治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周鹏;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孟建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项航芳;农村流动人口协同治理困境及克服—浙江H村的考察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印鑫;协同视角下企业信用治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宋彦宁;环境危机的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汤志强;协同治理视野下的乡村治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莫涵;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宋丽萍;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协同治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7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5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