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在线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在线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使用 在线政治讨论 意见表达参与 维权抗争参与
【摘要】:通过全国性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互联网不同使用类型、参与在线政治讨论对基于个体利益诉求表达的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信息获取型使用和沟通互动型使用对维权抗争参与有显著影响,但对意见表达参与没有显著影响;从群体角度看,两种互联网使用类型均对不同收入者的维权抗争参与有显著影响,沟通互动型使用会显著提高低教育程度者的维权抗争参与可能性;参与在线政治讨论对意见表达和维权抗争参与均有促进作用。总之,互联网拓展了政治参与渠道,能够缓解社会对立性情绪和矛盾,但互联网空间非理性因素也可能给低教育程度者带来消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在线政治讨论 意见表达参与 维权抗争参与
【分类号】:D621.5;G206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的互联网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获取信息,微博、微信、腾讯QQ、BBS等以沟通互动为特征的社交网络平台的日益普及,拓展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参与空间,并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便捷、匿名、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海凇;;省委书记栗战书详解“好的政治生态”内涵[J];当代贵州;2011年15期
2 臧乃康;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3 臧乃康;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1期
4 臧乃康;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4年01期
5 ;黄山的“政治生态”看起来也很“美”[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10期
6 丁忠甫;丁贞权;;建构安徽省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马小林;;安徽政治生态问题探讨[J];理论建设;2010年03期
8 李先进;;技术对政治影响的因素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学军;;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J];当代贵州;2011年15期
10 刘长军;;社会转型下的政治焦虑[J];理论与改革;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正繁;;近年来我国关于政治生态问题的研究综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刘景泉;;略论民初政治生态与同盟会的改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臧秀玲;;政治生态视域中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制约因素探析[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N];安庆日报;2008年
2 苏宇光;为优化政治生态献策出力[N];巢湖日报;2010年
3 寇占文;政治生态不可小视[N];承德日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促进大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N];盘锦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贾臻;加强机关建设 优化政治生态[N];青岛日报;2012年
6 李抒望;进一步优化地方政治生态[N];丽水日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行为上的清白人[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8 本报记者 尹瑶;落实“两个责任” 净化政治生态[N];乐山日报;2014年
9 记者臧志东 徐建斌;为“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绝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作贡献[N];山西政协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陈颖 周小游;今日话题:构建协调的政治生态[N];贵阳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政治生态视域下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W歐,
本文编号:98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8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