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中产阶层的构成及变化
本文关键词: 伊朗 中产阶层 社会 结构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产阶层是伊朗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根据教育背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类。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中产阶层壮大了,且群体类型更多样化。文章用社会阶层分析法,以职业群体为研究单位,对这一时期中产阶层内职业群体的变化进行对比性研究。通过职业群体相关数据的整理及对比,认为:这一时期中产阶层在快速增长,新兴社会群体如中小资本家和个体经营者壮大起来,白领工人和技术官僚等群体大量涌现;土改的推行产生富农、中农和中小地主,成为中产阶层的农村部分;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乌莱玛和旧官僚群体等传统中产阶层衰落了。中产阶层迅速发展的结果是给伊朗带来不安定因素。
[Abstract]:The middle cla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ran's social structur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i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raditional and moder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Baleway dynasty, Iran was in the stage of moder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middle class grew stronger. The article uses the social stratum analysis method, taking the occupation group as the research unit, carries on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to the change of the occupational group in the middle class in this period, through the occupation group correlation data collation and the contras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iddle class was growing rapidly, the new social groups, such 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capitalists and self-employed operators, and white-collar workers and technocrats, and so on, had grown up in large numb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d reform had produced rich peasants, middle peasants and middle and small landlords. A rural part of the middle class; traditional middle classes, such as Ulema and old bureaucrats, have decli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ate economic polic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middle class has led to instability in Iran.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研究”(项目号:15ZDA033)的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D01;D7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连斌;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是我国现阶段阶层关系的主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6期
2 樊平;关注农村阶层关系的新变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9期
3 樊平;;当代中国阶层关系的新特点[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刘军;张志胜;;论构建和谐阶层关系[J];行政与法;2006年08期
5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J];党建研究;2006年09期
6 周晨虹;;近年来关于阶层关系问题的研究述评[J];唯实;2007年02期
7 何蕊蕊;;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的变迁与失衡[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2期
8 马用浩;;和谐阶层关系何以可能[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5期
9 杨波;;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发展的文化协调机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汪立耕;;积极为新的社会阶层安“新家”[J];当代江西;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传伟;;适应阶层变化 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维护社会和谐能力[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进田;;阶层和谐与社会正义[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凤华;新时期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研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N];科技日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陆学艺;让阶层关系更加和谐[N];北京日报;2008年
3 陆学艺;让阶层关系更加和谐[N];鞍山日报 ;2008年
4 记者 彭莉;市工商联系统:促进各阶层关系和谐[N];闽西日报;2010年
5 樊平;关注农村阶层关系的新变化[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郭伟;对新的社会阶层问题的探讨[N];新乡日报;2007年
7 本报赴京记者 孙博;拓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渠道[N];各界导报;2008年
8 钟德彪邋陈俊雄;团结新的社会阶层凝聚发展力量[N];闽西日报;2008年
9 特约嘉宾 李春玲 青连斌 陈光金 本期《话题·焦点论坛》主持人 李庆英;社会阶层划分一个议论纷纷的话题[N];北京日报;2002年
10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所 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高勇;协调阶层关系,是社会政策的调整重心[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军;阶层文化的冲突与整合[D];复旦大学;2008年
2 周春燕;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与社会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永昌;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俭建;财富与身份:华村准中产阶层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5 吴德帅;阶层和谐视阈下的社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雪;偏移与归属:中产阶层主观阶层认同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邹璐澧;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姣;中国发达地区农村阶层关系的建构逻辑[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通;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产阶层形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华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促进阶层和谐的实践及其基本经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晨行;现象与态势: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6年
7 邵红蕊;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年阶层固化与政治稳定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曹维斯;上海中产阶层的媒介素养与阶层身份自我认同[D];复旦大学;2008年
9 戴德超;当代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峰;阶层认同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9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2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