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罗斯网络公共领域的社交媒体——以2011—2012年“为了诚实的选举”运动为例
本文选题:俄罗斯 切入点:互联网 出处:《俄罗斯学刊》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身处世界信息技术变革大潮中的俄罗斯走进了网络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应用,俄罗斯网民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进入Web 2.0时代,社交媒体被广泛使用,形成了个人自由表达意愿、深入讨论、信息交流的网络公共领域。2011—2012年"为了诚实的选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酝酿、动员和实践的。网络公共领域似乎成为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下最适宜孕育公民社会的土壤,对原有的权力结构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次运动后,随着网络管控措施的出台,国家权力进入互联网领域,以实现网络公共领域的国家在场,让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政权党和反对派博弈的空间。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ssia, which is in the ti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e in 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era of networki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ools such as computers and mobile phones, the scale of Russian Internet users has expanded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Web 2.0. The widespread use of social media has resulted in fre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 will, in-depth discussion, and the online public domai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2011-2012 "for honest elections" is largely conceived through the online public domain. Mobilization and practice. The Internet public sphere seems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soil for nurturing civil society under Russia's current political system, which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original power structure. After this campaig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twork control measures, The state power enters the Internet domain to realize the presence of the state in the network public domain, so that the network public domain becomes the space for the state power and social power, the political power party and the opposition party to play game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基金】:2014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俄罗斯非政府组织研究》(项目编号:2014M56116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1.2;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震;曹泽熙;;赛博空间与社交媒体的“民主政治”批判——历史、代表性与多样性的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9期
2 马钰荟;贾聪聪;;论社交媒介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5年08期
3 杨军;;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志勇;美国网络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刘林智;军事公共外交与中国军队国际形象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3 陈雅望;Web 2.0时代的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洪彬;基于社交媒体的企业沟通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洪彬;基于社交媒体的沟通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爽;系统分析视域下政务微博的回应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张成豪;美国对华网络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邓云龙;美国数字外交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赵翠翠;当代中国“网络公众”的崛起[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洁舒;社交化时代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雪冬;;西方骚乱中的青年救赎[J];人民论坛;2011年2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凯;付常青;;拥抱社交媒体[J];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10期
2 英纳斯·默格尔;郑思斯;袁嘉祺;李亚;;公共部门的社交媒体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7期
3 ;德国“社交媒体经理”走俏[J];青年记者;2013年10期
4 孙彩芹;;社交媒体:掀动“网络革命”[J];世界知识;2011年10期
5 钟荣来;张宏;;欧洲议会“善用”网络社交媒体[J];中国人大;2012年03期
6 朱汐;;慈善的社交媒体年[J];中国企业家;2013年01期
7 孙琳;;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舆论研究之定量分析[J];新闻窗;2013年04期
8 蒋丽萍;;法官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正式意见书[J];法制资讯;2014年05期
9 葛峰;;英国律师社交媒体使用执业参考[J];检察风云;2014年14期
10 ;社交媒体的司法伦理[J];检察风云;2014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军 编译;社交媒体营销助推器还是新航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一鸣;出版商介入社交媒体的危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体带来的5大安全威胁[N];网络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体影响不容小窥[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朱永磊 贝恩大中华区电信、媒体与高科技业务主管;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长期赢家[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赵中文;东南亚企业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经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雪;复杂网络链路分析与社交媒体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罗准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检索与传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絮;社交媒体广告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3 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邹姝玉;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秦晶晶;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胜;基于社交媒体网络的消费者网购决策及商品推荐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10 任雁;“文化迁徙”背景下中国留学社交媒体使用的“两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3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1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