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浅析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15 11:21

  本文选题:爱国主义教育 切入点:美国 出处:《科技视界》2015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都在进行甚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国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期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借鉴和参考。
[Abstract]:Patriotism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l countries are carrying out or even strengthening patriotic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浅析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5YCX010)
【分类号】:D771.2;D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侯惠勤;;关于举旗问题的理论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奇伟;;由禅让制度论及尧舜时代我国已进入中国早期国家阶段[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钟哲明;;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殿朸;张瑞甫;;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索;1989年04期

2 苏兆成;发挥《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J];广西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3 朱正亮;孙露;;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启示——以美国纽约市为例[J];教书育人;2012年09期

4 高小欢;高冰;;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3年16期

5 大卫;欧洲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书育人;2004年23期

6 运怀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比较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10期

7 陈洪涛;;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经验借鉴[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8期

8 ;俄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1期

9 蓝瑛波;;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10 ;欧洲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学亮;;反邪教工作要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体会[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景飞;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旗帜鲜明反对分裂活动[N];昌都报;2008年

2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李力;“小尿童”成为比利时爱国主义教育宝藏[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文健 梁军 马静;山南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载体[N];西藏日报;2009年

4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任孟山;感受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N];华夏时报;2013年

5 唐娟娟 卢群朋;民革党员呼吁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要具体化[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再出发[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戚德刚;塞尔维亚的全民爱国主义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8 汪艾东;教育青少年要注重方式方法[N];安徽经济报;2002年

9 记者 杨旭明 通讯员 李永胜;迭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10 记者 刘洁;黑龙江省感恩回报对接仪式举行[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代泽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俊英;韩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5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15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