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澳大利亚信息政策研究
本文选题:澳大利亚 + 整体性治理 ; 参考:《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摘要】:文章首先对澳大利亚的信息政策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澳大利亚的信息政策管理进行梳理,最后探讨了对我国构建信息政策管理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具有的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policy system in Australia, and then combs the information policy management in Australia by using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olic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分类号】:D76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徐俊峰;;人事管理的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刘雪华;于乃书;;政府改革与公共利益的实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蓉,岳昌君,李文利;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刘复兴;教育民营化与教育的准市场制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柏维春,芦刚;顾客导向:当代西方政府经营理念的创新[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9 范洪亮;;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权地位与政府职能分析——以安徽省怀宁县综合改革为例[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10 吴静;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的定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淳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行政学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建堂;孙建铎;;统一网络架构,加强“纵横”整合,实现安阳电子政务外网的“大一统”[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徐质斌;;和谐社会建设视阈中的政府海洋管理转型及其推进机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勇;徐晓林;;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燕继荣;;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7 张创新;叶勇;;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新思维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程样国;韩艺;;行政相对人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圣鑫;;任务型组织:政府改革的新组织取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程宇;;公共服务供需均衡的制度变迁范式[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徐锋;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廖扬丽;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伟;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电子政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薄贵利;中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钱东平;论政府的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庆伟;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永平;行政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结构及其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谢善高;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行为的创新[D];中南林学院;2002年
3 侯莎莎;试论领导者素质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03年
4 韦琳;公共管理多元主体间合作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洋;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6 周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限度[D];浙江大学;2002年
7 江磊;论信息社会政府组织网络化[D];浙江大学;2002年
8 潘丽霞;知识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D];四川大学;2003年
9 刘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政治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海韵;官僚制批判的批判[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9年02期
2 ;言论[J];领导文萃;2000年11期
3 王欲弘;;新移民与经济全球化——澳大利亚移民部的新计划[J];出国与就业;2000年19期
4 刘烨园;;旧课本[J];东西南北;2002年07期
5 汪诗明;论澳中关系正常化[J];世界历史;2003年02期
6 朱颜;;逃跑新娘成了幸福妈妈[J];今日南国;2007年20期
7 ;跟随酿酒师游澳大利亚豪华酒庄[J];华人世界;2010年08期
8 孔丽怡;;艾里逊帮助澳大利亚首都消防队应对森林火灾[J];商用汽车新闻;2011年23期
9 亦云;;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应该有中国参加——与澳大利亚外交部秘书长哈里斯一行座谈记[J];国际展望;1984年23期
10 李国平;;澳大利亚青年自由运动(组织)简介[J];青年探索;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绍平;;澳大利亚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考察报告[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陈克进;;澳大利亚的级别婚试析[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周义程;黄菡;;以合作治理超越民主治理——评张康之《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的合作治理构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桂鸿;;澳大利亚政府资产管理体制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强恩芳;;新西兰行政部门改革:现在在哪里?将何去何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欧阳勤;;警惕[A];2002年电子陶瓷及其在真空电子行业中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余建华;张屹峰;;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周边地缘结构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韩永利;;战时美国战略与“保持中国于战争之中”[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9 杨松;;海外留学人员的新特点与海外统战工作的新思路[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10 周慧文;;国际间社会保障协定及在我国的应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卢伟邋实习生 陆小青;市领导会见澳大利亚客人[N];南宁日报;2008年
2 韩锋;澳大利亚的政府机构改革及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黄菊会见澳大利亚客人[N];人民日报;2006年
4 韩锋;中澳合作潜力还很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冯俊扬;日本“四国战略同盟”,,刚构想即受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N];人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澳大利亚:种族主义不再有市场[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澳大利亚 靠近东盟 不忘美国[N];人民日报;2004年
9 金戈;霍华德的勇气与澳洲华裔的“喜气”[N];财经时报;2007年
10 记者 赵良英邋实习生 刘天纵;李春明会见澳大利亚客人[N];湖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牛昆仑;盎格鲁—萨克逊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周慧来;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庆文;新世纪以来的中澳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宾科;澳大利亚“中等强国外交”述评—聚焦陆克文政府外交政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王一卿;波林·汉森及单一民族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婷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改革研究(1983—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娜娜;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沈慧;澳大利亚儿童福利:社会控制及其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立军;二战后澳美关系的演进及其对亚太局势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鹏;从东帝汶问题的历史演变看澳大利亚的“南太平洋主义”[D];外交学院;2001年
9 于海涛;1945年来澳洲华人移民与犹太人移民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9年
10 任江;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澳中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5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5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