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WEF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下中美国家制度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WEF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5 22:40

  本文选题:国家竞争力 + 制度竞争力 ; 参考:《兰州学刊》2014年11期


【摘要】: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与35年来改革开放即制度建设密不可分。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宏观制度环境,也是促进我国制度竞争力提升进而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国家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基于WEF建立的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相关数据,在对比分析中美制度竞争力发展现状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进一步对影响中美两国制度竞争力各因素的强弱、大小和次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不仅在私人制度竞争力方面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而且影响两国制度竞争力各因素的关联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Abstract]:China's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inseparable from 35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at is,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The reform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macro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s institu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our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levant data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established by WEF,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institu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By using the method of grey correlation, we further analyze the strength, magnitude and order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find that China is not only far behi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private institutional competitiveness.Moreover,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wo countri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XZZ012)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项目编号:13YJC790009)的阶段性成果 甘肃省软科学计划重点项目“创新型甘肃建设综合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05ZCRA181)
【分类号】:D621;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蔡f ;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6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9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毅夫;蔡f ;沈明高;;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抉择[J];经济研究;1989年03期

2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阳旭;提升重庆旅游的整体竞争力[J];探索;2000年04期

2 闻超群;;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赵成瑜;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陈柳钦;;区域竞争力内涵的多元化认知与辨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5 宋养琰;打造和强化核心竞争力是当代我国企业头等要务[J];理论视野;2002年06期

6 ;构建学习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41期

7 赵红;王芳;;企业竞争力理论与企业家行为——由面子现象到客户关系管理引发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潘林芝;;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及提升路径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9 张可;;城市竞争力作用机理分析——基于全球500城市的经验[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国权,吴作斌;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J];行政论坛;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颖达;;打造基于质量的企业核心竞争力[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肖光顺;;企业竞争力理论:历史演变、缺陷与探索[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春奎;;国外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李弘;蒋成林;汪晗;;四川保险业综合竞争力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实务卷)[C];2011年

6 王聪;王肖蓉;;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廊坊市竞争力[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跃华;;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马俊如;;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邓超;肖绍平;;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均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士秀;竞争力是企业和产业发展之本[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程肖芬;深化产业竞争力研究[N];山西日报;2005年

3 王秉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竞争力的价值[N];中国经营报;2003年

5 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谁是北京最具竞争力的出版社[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4个经济特区城市 城市竞争力排名[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中国产经新闻报社 曾春光;科学构筑区域竞争力生长通道[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8 陶良虎 张道金;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古隆媛;切实增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吴吟;多角度研究煤炭企业竞争力的一次探索[N];中国煤炭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吕洁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郑小平;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及其矢量再造[D];四川大学;2003年

4 陈志;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陈琳霞;上海城区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荣刚;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群艳;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8 王跃武;竞争力财务经济学[D];湖南大学;2006年

9 曹敏杰;中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品媛;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朋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陈平;安徽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熊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国红;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中和谐思维及多目标协商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6 孙丽滨;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李文生;基于系统科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刘会军;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周凡;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李南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56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56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