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的基本特征
本文选题:新加坡 + 人民行动党 ; 参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完整政党形象因子并具有强烈政党形象建设意识的政党。良好的政党形象在人民行动党半个多世纪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延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行动党的形象建设呈现出3特点:(1)讲究敦本务实:其自身精英形象及廉洁形象的建设,皆以新加坡的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并为国家带来了现实利益。人民行动党强调的执政为民,并非仅仅是一句动听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民行动党亲民形象的建设,始终强调要实实在在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2)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人民行动党与时俱进地对自身形象做出适当的改变,灵活应对新时代的诉求,争取最大限度地争取人们的支持,以拓展其执政的社会基础。(3)强调一以贯之:人民行动党虽然善于适时做出微调以顺应时代的变迁,但在其形象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内容是未曾改变的。人民行动党虽已完成两次最高政治领导人的更替,换了三套领导班子,但其以廉洁为要题义的自然形象及精英治国理念下的绩效形象建设,始终一以贯之。
[Abstract]:The Singapore people's Action Party is one of the few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world with a complete political party image factor and a strong sense of party image building. Good party imag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olida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ruling position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presents 3 features: (1) being practical and pragmatic: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own elite image and clean image all take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Singapo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ring practical benefits to the country.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emphasizes governing for the people, is not just a beautiful slogan, is a real "a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toward the people has always emphasized the need to serve the people in real earnest and to benefit the people) and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ruling environment,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has made appropriate changes to its own image with the times. Flexible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the new era, striving for the maximum support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expand its ruling social foundation) emphasizes consistency: although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is good at making fine adjustments at the right time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But in its imag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is not changed. Although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has complete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highest political leaders twice and changed three sets of leading groups, its natural image of honesty as the main them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image under the idea of elite governing the country have always been consistent.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研究”(2012-ZD-060)
【分类号】:D73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吕元礼;黄卫平;;一党独大,仍要随需而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运作揭密(上)[J];南风窗;2009年11期
2 孙景峰;陈倩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鲁毅;;新加坡议员跳舞改形象[J];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7年04期
4 林宇;;李显龙:新加坡的领跑人[J];领导文萃;2006年02期
5 王群;;新加坡议员接待选民制度及其启示[J];人大研究;2011年10期
6 孙景峰;陈倩琳;;政党形象:概念、意义与建设路径[J];探索;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毕英涛;;科学发展观: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部件与重要推手[J];廉政文化研究;2010年02期
2 孙景峰;陈倩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隋斌斌;合作主义从理念到制度:瑞典与新加坡福利制度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晓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社会基层组织的建设与管理[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2 李荣荣;2011年新加坡大选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景峰;王淑姣;;后冷战时代世界政党意识形态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孙景峰;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阶级属性的转换[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3 李艳;;执政党公共关系与党的形象塑造[J];党政论坛;2011年10期
4 魏伟;;外国政党塑造自身公众形象的动因及做法[J];当代世界;2010年12期
5 王群;;新加坡议员接待选民制度及其启示[J];人大研究;2011年10期
6 管文虎,邓淑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塑造新世纪党的良好形象[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7 王芸;赵黎明;;政党外交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济时;;浅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国会的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8年07期
2 赖松龄,曹云华;试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新资本主义”[J];东南亚研究;1998年03期
3 朱仁显,王长晖;90年代新加坡政党制度的特点[J];南洋问题研究;1999年02期
4 刘建军;;“国高党低”与政党国家化:对新加坡模式的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路曲;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改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年04期
6 何建平;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方略[J];企业文明;2004年12期
7 吕艺礼;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思维的实用理性特征[J];学习论坛;2005年04期
8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经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叶蕴;;人民行动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历史里——专访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戴尚志(Simon Tay)[J];南风窗;2011年11期
10 李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当代亚太;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董敏;;浅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基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李路曲;;简论新加坡政府的宪政建设[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3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艾玲娟;聂平平;唐伟志;;政党认同与政党生命力[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李路曲;;关于东亚的政党体制与政治转型的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爱明;人民行动党的变与不变[N];华夏时报;2011年
2 马福运;促进中新两国交流的使者[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郭顺姬;陈庆炎:主打“经济牌”的新加坡新总统[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刘建军;人民行动党狮子与绵羊的博弈[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李路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公众服务意识[N];学习时报;2005年
6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地位[N];学习时报;2008年
7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地位[N];学习时报;2008年
8 梁丽萍;“以民为本,与时并进”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N];学习时报;2003年
9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新加坡的政党制度[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小三;李显龙:“国父”长子接受民意大考[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麻雪峰;韩国和新加坡民主化进程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隋斌斌;合作主义从理念到制度:瑞典与新加坡福利制度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2 由民;博弈论视野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国会选举竞选机制研究[D];深圳大学;2010年
3 匡竞;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忧患意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社亮;李光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设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毅;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与“新加坡式的民主”[D];外交学院;2006年
6 贾丽敏;人民行动党建设和谐新加坡的基本方略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姜卫平;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社会的掌控[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郭冠军;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议员服务选民制度[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赵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碧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能力建设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3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0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