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多代居”空间环境建设及其借鉴启示
本文选题:德国 + 多代居 ; 参考:《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德国"多代居"项目通过居住空间环境建设因应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德国养老服务体系成熟的空间表征。德国"多代居"空间环境建设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规定了养老服务主客体的"经济人"特征,以及服务内容的非物质性属性和原则上的互惠互利。以财产所有权和参与程度划分德国"多代居"空间环境建设类型,并凸显其对公共空间的运用。代际间互动是德国"多代居"空间环境建设的实质。我国养老服务建设在内容、途径和载体上都可借鉴德国"多代居"的空间环境建设措施。最后,提出空间环境优化视角下我国养老服务建设的可行路径。
[Abstract]:The project of "multi-generation residence" in Germany responds to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elderl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living space environment, and is a space symbol of maturity of German old-age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 of "multi-generation residence" in Germany has stipul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man"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old-age service, as well as the non-material attribute of service content and the mutual benefit i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property ownership and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construction type of space environment of "multi-generation residence" in Germany, and highlights its use of public space.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 is the essence of spac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Germany. The construction of pension service in our country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spac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multi-generation residence" in Germany in terms of contents, ways and carriers. Finally, the feasible path of pension servi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
【基金】:2014年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空间正义'的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1.6;C9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小云;魏志玲;;基于社会交换角度的社区教育发展思路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乔琦;蔡永洁;;非血缘关系的多代居——德国新型社会互助养老模式案例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4年02期
3 冯必扬;;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佳伲;;“人情社会”中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处理方式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3年05期
2 高茵;;教师的人情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7期
3 朱玉军;;科技期刊中的推荐论文及处理方法[J];编辑学报;2013年03期
4 翟森竞;黄沛;高维和;;企业间关系研究的新范式:心理契约对“期望/义务”的刻画[J];商业研究;2014年03期
5 王彬彬;文粉娟;;高校辅导员廉洁从业风险防控的路径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年06期
6 侯保龙;王方友;;论传统消极文化对现代廉政理念的梗阻与消解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7 陈虹;高云微;;中西风险沟通研究比较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5年02期
8 刘慧;高旭;;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多重关系的伦理态度与伦理行为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01期
9 蒙维洋;;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02期
10 朱方伟;孙秀霞;杨筱恬;;战略项目管理情境对项目权力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战略权变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丙奎;权力分化与秩序重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谢平;基层党政干部的自律品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邓运;虚拟社区用户后继参与行为以及持续参与行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莹;超越“传统/现代”认知框架的话语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袁建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和企业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冯小东;柔性制造背景下组织支持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邓运;虚拟社区用户后继参与行为以及持续参与行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叶新凤;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影响—整合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的视角[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瞿皎姣;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0 杨汉松;汽车销售行业中顾客公民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亦沁;组织内信任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薛英;员工职业成长对其建言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思璀;中西医学不同理性的历史文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何斌;人际信任、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敏;城郊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的变化和调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郭丹阳;中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钱X;“免费软件”侵权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梁明辉;当代大学生人情观之质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陈国泳;凝聚力对企业员工群体离职影响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建梅;夫妻社会交换关系问卷编制及其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璐;崔芳芳;;人情社会浅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2 张秀琴;司汉武;张利国;;人情社会与理性社会[J];理论月刊;2009年06期
3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凤贵;徐燕;张志标;陈光明;刘天军;;美国空间环境保障技术发展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4年02期
2 肖贞;;论白鹭古村落的空间环境与发展保护[J];青年文学家;2013年1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克华;陈凤贵;徐燕;刘天军;张旭;;美国空间环境保障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都亨;萧佐;;21世纪的空间环境科学[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高士峰;蔡震波;曲少杰;;空间环境引起卫星异常的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叶宗海;都亨;;中国的空间环境研究[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朱云;张强;;对人类居住空间环境的探索[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6 张绍j;;对密集型城市中“高层、高架、高密度”空间环境改善的一些思考——以上海中心市区为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韩建伟;;紧凑型空间环境异常监测器方案设计[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叶海华;林柯Y,
本文编号:1945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45355.html